【ECUT 家庭课堂】《追风筝的人》——“偏心”的父母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频道

【ECUT 家庭课堂】《追风筝的人》——“偏心”的父母

2021-05-26 16:54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 东华理工大学心理中心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是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小说中的哈桑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他在外人看来很了不起,但站在家庭的角度他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懦夫,他没有勇气承认哈桑是自己与阿里的妻子诞下的结晶,也没有勇气向阿米尔坦白真相,由于他,两个孩子都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童年。


阿米尔因为父爱的缺失,以及父亲对仆人的孩子哈桑的过分关心,他对自己的好朋友哈桑做出了一系列可以称之为的事情。“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在开哈桑玩笑或捉弄他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

斗风筝比赛结束后,阿米尔看到哈桑为保护追到了的风筝被阿塞夫强暴的场景,懦弱地跑开了。对父爱的渴求、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自保并不能笼统地说是人性的恶,阿米尔只是表现出了人性中本来面目。    


   


父母的偏心对于孩子心理以及两个或多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会产生很大影响。而自放开二胎政策实施以来,一部分家庭选择了生二胎,那么如何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成了目前首要关注的问题


   


偏爱影响最严重就是孩子之间的关系,被偏爱的往往有优越感,容易俯视他人,无法宽厚待人,而被忽略的则容易不喜欢、嫉妒、甚至厌恶被偏心的一方。

虽然绝大多数父母认为偏心不好,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又很难做到完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偏袒一方,属于无意识行为。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导致他们与父母建立起来的情感关系也有差异,父母对他们的态度自然就有区别,比如和父母性格、兴趣相投的孩子,以及那些乖巧听话、贴心且会表达情感、能跟父母进行良好互动的孩子,往往会更被父母喜欢和宠爱。

对于父母如何做到不偏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给出的建议是: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时,家长不要一味护着小的孩子。不然,懂事的大孩子会敏锐地察觉到父母偏心,导致在未来生活中有意识地排斥家庭。

       
     


父母应当承认、尊重和包容孩子的个性差异,从而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相处模式,比如让一个孩子上艺术课,让另一个去踢足球,是基于他们不同的能力和各自的兴趣意愿而做出的发展规划。虽然方式和途径不同,但前提是公平的。    
   


很多时候,诸如偏心这样的情况不过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父母应该学会放下姿态,平和地、虚心地听孩子诉说内心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感受,做出积极真诚的回应和必要的道歉。真诚的沟通不仅能拉近亲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更能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

整理编辑:樊楠茜

投稿邮箱:2870502718@qq.com


       
         
                       扫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ID:ecutxlzx                

东华理工大学心理中心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