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在人际关系引发的焦虑症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频道

“理性情绪疗法”在人际关系引发的焦虑症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2021-06-01 15:55

来源:原创 姚振伟 石家庄学院 通讯员 尹晨曦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案例简介

来访者,大一新生,由于高考前夕最信任的朋友离她而去导致其出现持续性焦虑心理,从而导致对人际关系出现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人际交往经过交流没有重大生理和精神疾病。精神方面:逻辑性强,语言表达清晰。心理方面主要是人际关系焦虑症状,表现为不敢大声说话,与人交流有抵触,表现较为紧张,建议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方法。为来访者共进行了六次咨询,基本恢复了正咨询效果较为明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处理过程

1、来访者的主诉

在高考前夕最信任的朋友由于种种原因离自己而去,一时难以接受,每次考试前,都会出现心慌、焦虑等症状,不得不在家里休息了一个月,勉强参加了高考,对高考成绩不是很满意,进了大学,与宿舍同学关系很紧张,比较焦虑。 

2来访者舍友反映

最近,来访者晚上睡眠质量差,不愿意和周围同学交谈,情绪低落。

3咨询老师的观察

来访者从着装上看,整洁、得体,举止文雅,语言表达逻辑清晰,声音较低。

三、背景调查

1、个人成长经历自述

来访者家中排行老二,有一姐姐一弟弟。父母希望有一个男孩,那从有了弟弟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有不那么关心了。父亲性情暴躁,时长对母亲有家暴行为,偶尔也会拿她出气。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初中的时候有个非常要好的同性朋友毕业前夕也离开她,在高中出现了同样的事情,心情极为伤悲。到了大学不敢轻易与人交流

2关于来访者人际关系的自我描述

自述进入大学以来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每天单调的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重复,一回到宿舍就是在自己的床上,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觉得自己很失败,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感觉很是无助迷茫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

根据来访者自述,当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焦虑、紧张

2、诊断

来访者问题的性质:按照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别三个原则,来访者的症状不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来访者的主要问题诱因是高考前最信任的朋友离她而去引起,并对自身症状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求助意识因此不是精神性疾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五、制定咨询方案

1、与来访者商定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按照具体、可行、积极、双方接受、尊重心理学原理、可评估性、多层次统一性等,同某共同制定如下目标。具体目标:逐步与舍友简单的接触。近期目标:与舍友关系比较融洽。最终目标: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2、双方权利义务

来访者应如实告知其心理动态、身体状况和变化情况,告知其所思所想;心理辅导老师应科学制定方案,合理安排心理疏导,保护来访者隐私,尊重人格。

3、咨询的次数及时间安排

与来访者商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为期6周,每周一次的治疗计划,每次的持续时间暂定40分钟。

4、咨询方法

理性情绪疗法,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简要地说,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六、效果评估

经过6周的咨询,来访者自述,心境有所平复,失眠症状得到缓解,有时间甚至完全消除,对人家关系和自身有了重新的、正确的认识。对学校环境有了进一步的熟悉、适应,也有信心过好大学阶段,根据随后的追踪观察,来访者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进而且还为我画了一幅画。

七、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案例中,通过与来访者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重视对来访者的人格尊重和隐私保护,与其建立起公平信任的相互关系,双方达成共识,达成了双方预期的目的。

通过本案例的成功解决,认为对于心理存在的矛盾的学生,无论是作为辅导员或者心理咨询的中心的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真诚地和学生沟通,使学生产生共情;其次是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找对处理问题的方法;最后是要讲究科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