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群像丨陈旭斌 爱心秉承责任,奉献创造价值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萃英群像丨陈旭斌 爱心秉承责任,奉献创造价值

2021-06-01 18:51

来源: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陈旭斌,男,预备党员,兰州大学萃英学院2018级生物萃英班本科生。他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勤奋刻苦,还在志愿服务活动方面大放异彩,获得了2020-2021学年度萃英学院“文明标兵”的称号。


目前,他担任萃英学院青年志愿协会负责人,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萃英记忆工程”等志愿活动,精心搭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平台、青年学生实践教育的平台、兰大精神文化传承弘扬的平台”,与药学院联合筹办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蒲公英计划”,同时也是甘肃省高校优秀大学生结对留守儿童志愿者。其中“萃英记忆工程”项目斩获第三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当问到他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志愿服务相关的活动以及是什么使他坚持下去的时候,陈旭斌回答道:“最开始接触志愿是在初中的时候。我家附近有一处专门给孤寡老人改建的板房区招募志愿者。当时完全是出于好奇报名了帮扶志愿者,老人也不让我们干活怕累到我们,只是让我们陪着聊聊天。到那儿后我发现,老人们不仅生活环境不好,还十分无聊,每天就各自在门口晒太阳发呆。所以每次志愿者们去的时候,沉默的老人都非常珍惜能与别人交谈的机会,总有说不完的话,笑容也多了起来。


“我想,如果自己一周的一两个下午就能给老人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改变,我觉得是值得的。这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也是我做志愿者的开始。这件事我一直干到了初中毕业。我不是那种会为了做志愿者而做志愿者的人,只有我亲身接触体会,内心受到了触动,才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



上了大学,尤其来到萃英学院后,萃英记忆工程使得陈旭斌接触到了一些优秀的兰大老先生,他们的特质深深吸引了他。加之刘德山老先生的离世,使他更加坚定了要为兰大退休的老先生提供一些帮助的想法。



当谈论到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陈旭斌回答道:“一个是刚才提到的第一次做志愿的事,一个是我们帮扶过的刘德山老先生的离世。还有一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帮扶的一个老先生,他双目患疾几乎失明却仍然在努力筹划着办一所大学,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动容。虽然我们能为他提供的帮助少之又少,但是每一次去他都很感激我们,像见到老友一般热情。”


关于如何做到学业和志愿的平衡,陈旭斌分享道:“首先做志愿并没有占据生活学习中的大部分时间,我只是可能把别人平时用在睡懒觉上的时间多分配了些在志愿活动上,所以其实我觉得并不存在这个学业与活动之间的矛盾。其次团队协作也帮助我们保持了行动的高效:我们在行动之前都会有一定的规划,比如我们会和老先生事先约定好时间,每次安排一定数量的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多往老师家跑几次,也不会占据每个人太多学习的时间。”



在陈旭斌看来,做志愿服务要达到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最重要的是爱心或者是同理心。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和理解别人的困难,才能够与他人共情,他觉得这算是情感基础。其次还需要责任心,志愿活动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既然已经选择了要担起这样一份责任,就需要坚持下去,做到对每个服务对象和每次活动负责,这样也是在对自己和社会负责。


作为萃英学院青年志愿协会的负责人,陈旭斌倡导大家:“我希望同学们在课余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实践中与奉献中升华自我的价值。萃英学院青协也会积极为同学们争取更多更有益的志愿服务形式,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文字丨周艺涵

图片丨陈旭斌

编辑丨牛天美

责编丨潘淑娜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