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河大 | 精准医学赋能高质量发展
日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程树杰接受了《健康报》专访,畅谈医院高质量发展,今天《健康报》在三版刊发专访。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临床医学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到精准医学的阶段。今后,精准医学将会融合3D打印、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医学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高度精准。”近日,本报记者专访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程树杰,对于精准医学的发展,他有着更为宏大的视野。
3D研判开启精准医疗大门
打开电脑,点击患者姓名,一个病理肾脏三维数字立体的肾脏模型跃然屏幕,上面清楚地用颜色标注着不同结构——红色动脉血管、蓝色静脉血管,以及肿瘤生长的黄色部位。借助鼠标操控,这颗肾脏可放大缩小、任意角度变换,小到毫米的毛细血管,大到整个器官与相邻器官,不同组织的结构、病灶和周边组织的关系,都清晰可见。
这是一位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的肾脏模型,它的构建使用的是“单序列肾脏完整组织三维重建技术”。每个月200多位肾脏肿瘤患者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主动预约,想在手术前建立自己的“肾脏模型”。
“这项技术是由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自主研究开发的。”程树杰说,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可以快速观察和仔细对照肿瘤毗邻组织,更精准地判断出病灶的边界,以及周围的组织结构关系,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正常肾脏组织,缩短了手术时间,也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不仅如此,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还应用3D技术,实现了“精准大腿部恶性肿瘤切除”。程树杰介绍,该院已成功研发出0.625毫米层厚的“单序列CT包含全部组织的大腿部三维重建技术”。
这项技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突破了CT重建肌肉组织的技术难题,成功绕开MRI和CT多模态影像重建后配准的误差问题,为多例肿瘤患者完成了大腿部恶性肿瘤根治术。3D技术已经成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两个举措提升效率和质量
为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等问题,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从源头出发,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力、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借助多学科诊疗(MDT)和开展日间手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据悉,医院在河北省三级公立医院中率先开展日间手术,成立日间手术管理办公室,采取“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制定了医院《日间手术管理办法(试行)》,严格落实日间手术四准入、三评估、一随访制度,细化手术项目,以及患者、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准入制度,并完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前评估制度,出院后随访制度,以及多项应急预案,确定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截至目前,医院共有10个专业、34个病种开展了日间手术。
据了解,目前,该院已完成日间手术5093例,其中,三级手术占比70.41%,未发生一例医疗投诉、纠纷和非计划再次手术。
日间手术的开展,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对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非常有效。通过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医师对患者管理也更加精细,保障了诊疗过程安全。
此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推行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成立了21个MDT专家团队,包括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各团队定期开展讨论,举办学术讲座。
机器人辅助手术优势凸显
胰十二指肠手术是临床上难度极高的手术。但是不久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成功完成一例机器人辅助下的胰十二指肠手术,发挥了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势。
这位老年男性患者,由于腹部不适、皮肤黄染、小便发黄,被诊断为胰腺癌。肿瘤位于胰头部,在腹腔深部,各个器官和血管交错,关系复杂,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程树杰带领肝胆外科团队缜密论证后,在机器人的辅助下,精准完成了这台手术。
如今,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已经实现肾门部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一体位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阴茎癌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高难度手术。
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指标监测评价中,该院取得了等级A﹢的优异成绩,国家监测指标排名第116名。其中,该院科研经费总额全国排名第79位,有力支撑了医院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