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说青语】我们无法抵抗浪潮,但永远铭记灯塔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海说青语】我们无法抵抗浪潮,但永远铭记灯塔

2021-06-05 12:43

来源: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张丽敏 林欣 冯军萍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5月20日22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继去世。三天痛失四位国之栋梁,这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沉痛的打击,也是民族的悲怆。

“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祖国成立至今,一代代伟人和英雄层出不穷,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前仆后继。不管是教科书里害怕中国人挨打而回国效力的钱学森院士,还是希望一稻一人生的袁隆平院士,还是2020年逆行“抗疫”,奔赴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他们都在以自己的力量为人民谋福利,为祖国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如果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这颗参天大树的根,那么他们都是这棵大树上粗壮的枝桠,是国家富强宏伟蓝图中最浓重的色彩。

民族与国家发展至此,离不开前人的付出与奉献;我们的生活发展至此,离不开前人的艰苦奋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是保卫和引领我们前进的灯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方向。我们虽无法抵抗浪潮,但一定要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和国家奉献一生的英雄。

如今,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这样的青年榜样。“在不长树的地方,橡树一样把根深深扎下去。”自2009年警校毕业后,达娃仓决便坚决选择了那曲,在这个一棵树都不长的地方一干就是12年。走村入户、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设立“党员先锋岗”,在疫情防控期间高负荷工作……她不怕苦,不喊累,如一棵结实的大树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从警的初心是责任,坚守的力量是人民,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民,做这片净土上守望正义的树。还有许多大学生也像达娃仓决一样,毕业后选择回家乡进行乡村振兴,或者去边远地区进行支教,发挥青春力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批心怀希望的“种子”,通过枝桠汲取来自根的营养,而后又再次投身于需要自己的土壤中去,用青春奉献基层,用坚持守住初心,才让祖国变得越来越好。

    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要明白今后的道路曲折且慢长。首先,我们应该牢记先辈英雄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学习前人留下的珍贵财富,从自身出发,努力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学好专业知识。21 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既要“术业有专攻”地学好某一门技能或学业,也要“技多不压身”地学习多方面的技能,使多方面技能相互融合,更好地进行创新发展。其次,要拥有奉献服务意识,多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吴孟超院士说过:“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凝聚团结一致的民族力量,让爱与帮助一直延续下去。最后,我们要将个人使命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自身价值、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美好未来。要像为祖国奉献的院士、英雄学习,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绽放。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