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频道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2021-05-10 15:07

来源:交大Kelly说 方园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01

 

第一次读《红楼梦》,应该是在小学六年级,现在想来,《红楼梦》应该算是我人生中读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在那时,有爱情小说的盛行,有《查理九世》的风靡,仔细回想初读《红楼》的动因,仿佛也只是将它当作写的更美的爱情小说罢了。好笑的是,初读一遍后,每每与好友谈论红楼,便摇头晃脑的论着黛玉之怯,宝钗之娇云云,诉着所爱,论着所厌。各有各的法子劝说对方认同自己的想法,陷入焦灼,竟还“拉帮结派”,叫上了周围的同学们,非得争个高低。

 

那时候的我们无疑是最幼稚的,以为书里除了好就是坏,除了喜欢就是不喜欢。长大后,慢慢发现,读过一遍就彻底读懂的书,从来不是一本好书。在《朗读者》的一期节目中,享有“东方美学第一人”盛誉的叶锦添要读《葬花吟》,董卿就深有感触:“好多人都说四大名著百看不厌的是《红楼梦》,因为往浅了读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深了读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所以每每读罢,掩卷长叹,也只有4个字可以感叹:真有味道。”现在觉得,这四字确然是对《红楼梦》的最佳品鉴了。

 

02

 

一本好书,值得多读,深度,比较着读。《红楼梦》,我读了很多遍,第一次半个月读完,第二读,半年读完,第三读,花了整整一年,少年时,有足够的时间,却也没有特别多的电子设备,可以静下心来,遍遍读,刻刻读。然而此刻,我想着留在家中的三册红楼,心头却涌上悲哀,离家时,手机和电脑重的仿佛我已经拿不下这陪伴我十年的三册红楼了。我们每天花在手机和电子设备上的时间是不是太多了?我们读的书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是不是已经许久不曾读过自己喜欢的书了?

 

曾有人问董卿,如果只能带三件东西去荒岛上生存,你会带什么?董卿的答案是:“第一,书。第二,种子。第三,爱人。”

 

种子,生根发芽,是生命希望之所在。

 

爱人,甘苦相依,是温暖爱意相伴。

 

书,是手捧一册,便可获得一个精神的小宇宙,给人带来无尽的欢愉和慰藉。

 

03

 

作家铁凝说到经典书籍,“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减弱。”而我们读过的这些书,无论是读一遍的娱乐杂志,还是品读多遍的经典,我想,读过的书都不会白读,它们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它们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个场合帮助我们表现的更出色。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霓虹。读书,为了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音频见https://mp.weixin.qq.com/s/n6qXMyxuRSFmTFRqBeU5ig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