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霞:做一只飞回大山的“蝴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黄云霞:做一只飞回大山的“蝴蝶”

2021-06-23 16:49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张焕兰 覃小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走出大山后回来的人不多,但我希望自己是其中一个。”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黄云霞,是一名来自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那坝村果立屯的壮家女儿。这只勇敢而美丽的“蝴蝶”,从山里飞向远方,学成后立志回乡奉献,将青春播撒于生长的故乡。

“破茧成蝶”,飞出大山

山路悠悠,看不到尽头;大山巍巍,阻不断乡愁。

黄云霞家有四个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照顾弟妹的责任便落到了排行老大的黄云霞的肩上。从小家境贫困,让这个出身农家的女孩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读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那坝村小学是我们村唯一的小学,而家与学校相距两公里左右。”黄云霞的求学路,虽然平淡,但也艰难。据黄云霞回忆,每天清晨伴随着几声公鸡的打鸣声,便早早起床忙碌做饭,然后将其带到学校作为午餐;上学的山路,一边是密林,一边是深沟,虽经拓宽,仍狭窄难行;上午的课程结束后,便在学校用餐。因小学设施简陋,没有午休的地方。学校里面积仅十六平方米的小型图书馆便成了她每日午休之地。

“老师,我想问您要图书馆的钥匙,我想进里边看书!”小学四年级时,黄云霞经常询问图书馆老师要钥匙开门看书。老师出于对其信任,便干脆将图书馆钥匙交给黄云霞保管。于是她成为了班里的“小大人”,掌管了学校图书馆钥匙,黄云霞便可以随时到图书馆阅览书籍,这让热爱阅读的她兴奋不已:对于大山里的孩子而言,一座小小的图书馆便是他们了解大山外的世界的宝典。

午休时间的图书馆总是静悄悄的,只有偶尔的“沙沙声”——那是黄云霞翻阅书籍的声音,也是她沉浸于知识海洋的愉悦之声。从《伊索寓言》到《古希腊神话故事》再到《成语故事》,她在知识的世界里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伊索寓言》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书中故事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给人启迪;《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光怪陆离的故事充满了吸引力;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成语故事》中的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阅读让黄云霞更加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也让她更加憧憬大山外的世界。

“朵看,朵看,(‘朵看’是黄云霞的壮语名字),以后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图书馆老师经常鼓励着黄云霞。“那时我已明白,读书是我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我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黄云霞说。

2017年,黄云霞考入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但从离家那一刻起,她学成归来报效家乡的初心开始萌芽。

情寄山间,心系乡土

“从小就在落后贫困的地区长大,我深知这种环境下的人们多么需要帮助。我也曾想逃离那个落后贫穷的大山,但走出去后我才渐渐明白:走出去后,总得有人要回来,送更多的人走出去。”

大学期间,黄云霞经常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学习上,她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此外,黄云霞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投身基层教育及扶贫工作。2020年7月至2020年9月,黄云霞作为扶贫专干在广西百色沙里瑶族乡政府实习,参与扶贫相关事宜,对基层贫困乡村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

“山里的村民思想保守,还有许多村民并不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村里的贫困户多散居在各个自然屯,多数距离村委会十公里以上。黄云霞坚持用“土”办法,挨家挨户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遍访,一户不落。

但起初工作并不顺利。

“小姑娘,你懂什么啊?是来装装样子走过场的吧?我们跟你聊了也没用。走吧走吧!”面对部分村民的不配合,黄云霞不解:为何自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

黄云霞请教驻村李丽杏书记,获得了工作“诀窍”:“做群众工作要俯下身、蹲下来,全身心投入为群众办实事,要让群众感觉到我们绝不是官僚主义。”

次日,她卷起裤管、撸起袖子、戴上草帽,瘦小的身子驾驶着电动车驶入一个个屯进行国贫大检查前的群众培训。有时培训工作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深夜,工作结束后,黄云霞驾驶着车辆回家,山路蜿蜒曲折,乡村的道路没有路灯,有的只是座座矮坟和车灯光下的片片树影,以及内心燃烧着的一团希望之火。

黄云霞深知,教育可以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我们班有一个瑶族姑娘辍学不读书了,平时成绩挺好的,现在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读完,就被她的父亲叫回家了。”当沙里瑶族乡初中学校的李彪老师来到村部反映情况时,黄云霞感到慌张与惊讶,“那个时候我确实很慌,因为在我的认知里,以为现在这个时代不会再有人觉得女孩子读书是没有出路的、是没有用的。”

在跟李彪老师了解了基本情况后,黄云霞与李丽杏书记等人立即前往女孩家中。但女孩和她的父亲在山上放羊,初次到来便吃了个闭门羹,这让黄云霞感觉此事并不易解决。

劝解工作可谓一波三折,但他们并未放弃,隔三岔五就去女孩家里,与女孩父亲做“思想工作”、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黄云霞还把她从小求学的心路历程以及成功考入大学后的改变,同女孩父亲诉说了一番。

最终女孩父亲也默默低头同意女孩继续上学。

每当黄云霞回忆起此事时,脑子里马上浮现的不是与女孩父亲艰难的沟通过程,而是女孩那一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每次我们在与她父亲交谈时,她一直都在旁边,眼含泪花地看着我和李书记,仿佛在告诉我们,‘我真的很想继续上学。’”

“当我与李书记一起将她送到学校门口、挥手告别时,她同我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努力考上你在的广西民族大学。’”黄云霞也同样眼含泪花目送女孩进入校门。

“蝶”欲归乡,奉献青春

从立志改变一代女娃娃命运的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到身为80后却因为华发早生而被孩子们称作“爷爷”的“白发校长”张鹏程……乡村教师用爱心点亮火把,照亮山里孩子们的未来;用坚守为乡村播下希望的种子。“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每当读到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的故事时,黄云霞都被深深打动。

“想回凌云,想回沙里,想回那个偏远贫穷但是初心仍在的地方。”2020年9月至11月,黄云霞在百色市凌云县高中进行语文教师教育实习,兼职实习班主任。

“到学校实习的第一天,拖着很多行李,锅碗瓢盆,真的很像当初自己高中开学的第一天。”看着校园里熟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黄云霞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内心既兴奋又紧张:期待着实习的开始,又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教师”这份工作。

随着新生入学工作的陆续展开,黄云霞的实习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她不仅是一名实习教师,还是一名实习班主任。这是学校领导对她寄予的厚望,也是对她的考验。

“每次看到她跑操结束后嘴唇发白、气喘吁吁的样子,真的很担心。但她很爱运动,一直参与集体跑操。”在黄云霞的实习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与班里一名身体虚弱的女生的沟通过程,起初这名女生并不接受黄云霞劝说她不要再剧烈运动的建议。

在一次跑操中,该女生突然昏倒,黄云霞慌张失措,急忙将她送往医务室。事情过后,黄云霞通过与她交谈,叮嘱她需多注意身体、少剧烈运动。此后的每一次跑操,黄云霞都会陪伴她在操场外圈慢跑,督促她适量运动。在黄云霞的悉心陪伴下,女生慢慢接受了黄云霞的建议。

种庄稼,还需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做老师,更需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正是黄云霞的以心换心,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2020年10月29日,这是黄云霞在凌云高中实习的最后一天。“老师希望你能回来,为我们凌云高中注入新血液;但是老师又不想你回来,我希望你飞得更高更远。”黄云霞高中班主任黄金贤动情地说道。班主任的话语让黄云霞热泪不语,其实她的心中早有答案。

“毕业后,要么回母校教书育人,要么回乡扎根基层。人生路那么长,世界那么大,那么多的梦想在远方,但是现在的我只想回去,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那里只有无尽绵延的大山,但它终归是无数游子学成后想要回去的家乡。”

“蝴蝶啊,空中飞,身轻力不亏,年年引得东风到,岁岁与春归……”在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黄文秀用年仅30岁的青春芳华践行初心与使命。同是百色人,黄云霞在黄文秀精神的引领下,立志回乡奉献、扎根乡村广阔天地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