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三下乡:重温“雪地讲话”,探寻红色足迹
演绎峥嵘历史,感悟伟大精神。7月10日,长安大学“重寻血脉,陕耀使命”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甘泉开启了第四站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以情景剧的形式生动再现了毛泽东“雪地讲话”的情景,重温历史关键时刻,切身体悟长征精神。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以独特的方式为讲好党的故事、讲好革命故事、讲好英雄故事,做出了创新性探索,开辟了理论传播的新渠道。
下午2时,实践队员乘车一路向南,穿过苍绿点缀的群山,途径片片葱茏的农田,到达“雪地讲话”旧址。1935年10月19日,由毛主席率领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找到了长征立足点,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1935年11月6日,中央红军与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领导的红十五军团在甘泉象鼻子湾村胜利会师。9日,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此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大会,在鹅毛大雪中,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他以精辟的语言论述,“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实践成员站在毛主席当年雪地讲话纪念碑旧址前,看着眼前的景色,仿佛回到了1935年11月9日,毛泽东同志冒雪走上大树下的土台子,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随后,指导老师杨超在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地遗址前为同学们具体讲述了雪地会师的故事,让同学们如同穿越时空,在现实中同这段历史实现内心的共鸣。
图为指导老师杨超为实践团队讲述雪地会师。
之后,实践队员们对于旧址陈设的生活用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团队中的王琛和何旭科通过推石磨亲身体验了当时红军与农村群众的生活。“因为深植于内心的理想信念,来自人民群众的红军同党一起,完成了长征。苦难不能磨灭理想者的信念,特别是这份信念是为人民群众谋取长久的幸福的时候。”团队成员王琛由衷地发出内心的感叹。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当年红军与农村群众的生活。
指导老师还为实践队员准备了“雪地讲话”的相关视频,同学们以观看有影、有声、有形的影像的方式,更加生动、直观、深刻地了解党的历史,感受红色影像背后的历史温度,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
图为实践团队观看毛泽东“雪地讲话”的视频。
边走边学、亲身体验、观看影像等多形式的了解学习激发了队员们的尝试开展新的教育方式的热情,大家坐在窑洞旁的树墩上热烈讨论起可进行的教育方式。最终,实践团队成员共同决定进行情景剧的表演。讲话堂作为表演地点,团队中的吕畅同学扮演毛泽东同志,其余人员分为群演组、导演组和摄像组三个小组。
图为实践团队在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讨论情景剧相关事宜。
在讲话堂,团队成员重新再现了毛泽东“雪地讲话”,扮演毛泽东的吕畅以激昂的语气说出:“今后,我们要与陕北人民团结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结束了情景剧的表演,圆满完成任务,得到在旧址附近居住村民的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主演吕畅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演情景剧。通过情景剧讲述红色故事,可以在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同时,让大家在“情”与“形”中重温历史、汲取红色精神,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力度、更具温度。”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
再现历史场景,讲好党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此次长安大学“重寻血脉,陕耀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采用更多元、更本土化、更具感染力的情景剧表现形式在旧址重现历史,将“接地气”的红色历史和“冒热气”的党史学习教育相统一,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图为实践队员在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