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青春点燃科技之火 创新绽放华夏之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寻访纪实来啦~
让我们跟随镜头
一起来了解实践团第一天的调研任务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是国家强盛的标杆。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中强调要站在我国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响应国家号召,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点燃青春 ‘绵碚’邀约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特地前往科技城绵阳开展学习交流。2021年7月7日下午,实践团参观绵阳科技馆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切身感受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开创精神,学习当代科研人不辱先辈志,勇攀新高峰的开拓信念。
青年似骄阳,齐赴科创源,绵阳科技馆,实践团来了!绵阳科技馆作为国内唯一的“两弹一星”特色主题科技馆,是展现“两弹一星”精神伟大内涵的外化实体。绵阳科技馆整个布局以“两弹一星”为主题,以我国核科技发展史为主线,主要分导弹展区、航空航天展区、卫星与信息展区、核武器与核科技展区、卫星与空间信息技术展区、科技绵阳展区五大板块。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成员了解了关于我国导弹的基本知识。从导弹研制史的坎坷历程到导弹结构装置的层层解析,再从导弹大观园演示系统到导弹精准追踪动态目标的游戏演示,我们一步步走进那个振奋人心的年代,探寻大漠中掩藏的中国科技力量。
脚步不停,我们来到航空航天展区。讲解员以中国航空航天史上光辉的“明星运载火箭”——长征2F运载火箭为例清晰地介绍了火箭的相关知识。“铁肩担起千秋业,壮志凌云一俊雄。”敬意不改,我们再一次认识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作为一颗永远点缀于中国茫茫航天星空中的星星,光芒闪耀之处是亿万中华儿女的航天梦。
参观完科技馆,我们满怀敬意地奔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做民族脊梁,铸国防基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享有“国宝”的盛誉,绵阳也因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而被称之为“中国科学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是我国第一个核科技、核武器专题科学技术馆,该馆以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史为主线,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创造“两弹”强我中华的光辉史篇。“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核武器是我国费尽心血铸造的大国重器,在中物院科技馆,我们开启了对核技术的探索。讲解员介绍了我国的核武器、核科技和核运用,穿插众多精彩纷呈的技术演示和视频观赏,让实践团真切体悟到核力量的强大和双刃性。最后,讲解员将中物院的光辉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累累,功勋院士闪耀其中,国家肱骨,民族脊梁,挺起中国一个强盛的时代。
无论是绵阳科技馆还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它们向世人展现的是一个伟大民族所拥有的伟大精神,它们是培育“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的摇篮。2021年4月29日,在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的贺电中,总书记表达了对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迫切期望。不负总书记嘱托,我们青少年也应该用青春点燃科技之火,用创新绽放华夏之光,继续发扬与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当曰:国之脊梁,国之幸也;不负使命,不负此生。泱泱中华,百代颂君,赤子血脉,吾辈传承。
行百里路,实践团队员们纷纷用笔尖书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今天是三下乡活动的第一天,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伴随着夏季湿润的空气,我们开始启程前往这次的目的地——绵阳。 经过了一路的奔波,我们顺利抵达了绵阳,在中午的短暂休整过后,我们于下午一点十分正式开启了我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 首先我们前往了绵阳科技馆,通过对导弹以及核武器等军事科技的了解,我们知道了祖国不断壮大的历程;之后学习了航天知识,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成长的经过;最后,我们了解了绵阳作为科技城的发展历史,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祖国的不断强大,以及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随后,我们前往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真正见识到了科技城的真面目,也就是传说中的绵阳九院。我们了解到,院士们前仆后继地为国家的核科技不断贡献,正如烂漫星空中永不湮灭的那几颗。参观活动的最后,中物院的成果真实地震撼到了我,讲解员骄傲地说出中物院将6000多项科技奖项纳入麾下,那份骄傲也在我心中激起绵长的爱国热情!——王傲轩
从重庆北站到绵阳站,我们的三下乡之旅正式启程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绵阳科技馆,在浏览了导弹展区、航天航空展区、卫星与信息展区等展区后,我们学习到了科学知识,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领略到了“两弹一星”精神与科学家精神,获得了满满干货!下一站,我们来到了中物院科技馆,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九院的成长历程和整个中国核工业的发展过程,几代中物院人从首都北京、青海戈壁、四川三线再到绵阳科技城,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核武器科技事业。我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而我们青年学子也将汇成新的星光,融入祖国复兴的星河里!
——杨忻
——周巧琳
——何林蔚
在乘坐了一上午的交通工具后,我们成功到达了绵阳,稍作休整,下午我们先后前往了绵阳科技馆以及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参观学习了两弹一星的详细内容,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毛主席说的“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完成两弹一星事业的迫切性以及艰巨性,也更加能够体现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以及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的难能可贵。这只是我们科技之旅的开始,相信通过后面几天的学习,我们能够挖掘到更多的绵阳科技城的科技底蕴。
——杜玉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