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三下乡:塔尖指方向,众生齐仰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长大学子三下乡:塔尖指方向,众生齐仰望

2021-07-10 23:08

来源:长安大学 孙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长安大学“重寻血脉,陕耀使命”暑期社会实践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延安的宝塔山。实践团队徒步登山,切身感受宝塔山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实践队员们徒步登上宝塔山,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墙体间一片郁郁苍苍,山峦层叠,宝塔高耸,红旗飘扬。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队员们拾级而上,迎着酷暑骄阳,用双脚丈量历史,登顶俯瞰延安。“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延安之行,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队员徒步登宝塔山。

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实践团队就地展开讨论,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探讨延安宝塔对于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作用。延安宝塔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和航标灯,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它是无数革命者心底的指路明灯,是许多憧憬抗战胜利的革命青年所向往的圣地标识。

图为实践队员就地讨论。

宝塔山曾经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魂牵梦绕的地方,看其现今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很难想象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宝塔山顶,宝塔脚下,一群三四十年代的热血青年曾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他们在宝塔山脚下汇合,去寻求救国的真理,又从宝塔山脚下出发,去夺取全国革命最后的胜利。

陈友才,杰出革命英雄,参加过湘南起义,并于1934年秋随部参加长征。1937年周恩来东渡黄河进入绥德义和镇时,他为保护周恩来壮烈牺牲,其遗体被安葬在宝塔山下。这是一座英雄的山,一座革命的山,一座承载着延安精神的山,一座激励着新一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山。

“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此次宝塔山之行,不仅让实践队员们在徒步登山丈量历史中更深刻地领会了革命精神,也更加明确了当代新一代青年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感悟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青年一代义不容辞。

图为实践队员仰望宝塔。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