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之别 | 经典沐心第254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人兽之别 | 经典沐心第254期

2021-07-10 09:41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宋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文】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石大一景 刘世杰摄

【大意】

孟子说:“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而已,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舜了解事物的常态,明辨人伦的道理,因此顺着仁与义的要求去行动,而不是刻意要去实现仁与义。”

【延展】让国学经典更入心

《燕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不杀何为?”

故事讲的是齐人西王须,擅长于做贩运海外物品的买卖,他经常往来于扶南的众多城镇和顿逊的各民族部落中,贩运各种珍奇宝物,像玳瑁、颇藜、火齐、玛瑙等类,因此他的身边常有晶亮的白光闪烁不止。

有一次,西王须在海上航行时忽然遇见一阵风,把船刮翻了,他便抓住一根折断的桅杆,在海里漂了很长时间,侥幸靠近海岸爬了上去。他穿着湿透的衣服奔走在彝山北面的山谷之中,山谷幽深昏暗,不见阳光,常像有乌云压到地面似的。

西王须想到自己可能难逃一死,便寻找一个山洞,希望自己的遗体不被乌鸦、鹞鹰啄食了。还没进入山洞,忽然有一只猩猩从山洞中走出来,它注视着西王须,表现出同情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它便去拿了豆棵、萝卜、谷穗等食物,比划着让他吃。西王须正饥饿难忍,便狼吞虎咽吃下去了。山洞的右边有一个小洞,睡觉的地方铺着很多新的鸟毛,有一尺多厚,非常暖和,猩猩便让给西王须去睡,自己却躺在洞口外面。当时天气很寒冷,猩猩也不顾惜自己,它的语言虽然和人不一样,但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好像安慰劝解的模样,这样整整过了一年也不曾稍有懈怠。

有一天,海上开来了一条大船,停泊在山下,猩猩便急忙拉着西王须出来,送他登上船。西王须上船一看,恰好是他的朋友。船开走后,猩猩还定定地遥望着大船,不忍离去。

西王须对他的朋友说:“我听说猩猩的血可以染毡布,过一百年也不褪色。这只猩猩长得很肥,刺死它可以得到一斗多血,为什么不上岸去捕捉它呢?”朋友一听大骂道:“它虽然是一只野兽却非常像人,你虽然是人却像只野兽呀!不杀你留着有什么用?”于是他的朋友便用口袋装了石头套在他的脖子上,把他推进海里淹死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生感悟:人类区别于禽兽在于人类能明事理,晓是非。人类能够将自己的修养外化于行动,而不是像禽兽一样,行为完全由生物本能决定。倘若人类不能明事理,将对错分别开来,那与禽兽便完全无异了。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