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向阳教授专著《重回历史现场看文学现象—延安文艺与路遥散论》
《重回历史现场看文学现象——延安文艺与路遥散论》

延安作为重要且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域,最为学界所关注的便是延安文艺。并且由于路遥作为延安大学的校友,对路遥的研究也是丰富充盈。在汗牛充栋的研究资源中,有很多可以发掘的价值。
梁向阳教授的著作《重回历史现场看文学现象—延安文艺与路遥散论》(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就是通过繁多的史料梳理考证,重新发掘关于延安文艺与路遥研究的价值。
该书立足于地域文化视角,旨在重回历史现场,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扎实考证与分析,梳理延安文艺与路遥创作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本书分为三辑:第一辑,重回历史现场看“延安文艺”,提出用历史的方法研究“延安文艺”的学术方法,并通过历史文化视角,对延安文艺中代表性作家欧阳山、赵树理、周立波、吴伯萧、杨朔、刘白羽等人史料的考证与梳理,重新发现其“延安之路”合理路径与必然逻辑。第二辑,在历史现场看路遥创作。通过路遥大量书信、佚作以及相关史料,梳理路遥创作《人生》《平凡的世界》的前后思考与文化担当,旨在发现路遥作品为何能超越时空而“鼓舞亿万城乡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的内在动因与外部环境。第三辑,关于路遥的演讲与对话。全书通过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将文学现象放在历史背景与史料中,用整体观与系统观进行研究。材料翔实,视角独特,语言流畅精准,且具有极大的可读性,为延安文艺研究与路遥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方法。
该书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盛勇认为,该书一方面在对延安文艺和路遥及其创作的具体论述和阐释中,主张回到文学现象生成的历史场域,把作家作品放置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还原其历史状态,在尊重历史史实和个体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意识和心理机制,从而在延安文艺及路遥研究领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框架;另一方面则以感性的写作态度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去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路遥本身及其文学、精神遗产的本真,为读者了解一个生动鲜活的路遥提供了可能性。并且评价梁教授的这一观念方法在诸多研究延安文艺与路遥研究的著作中具有很好的学术创新之处:“梁向阳首先就提出“重回历史现场看延安文艺……使读者能够拨开历史迷雾的桎梏,对其时的历史有一个生动而明晰的了解。”(《延安文艺与路遥:丰富而复杂的文学向度》)
并且,作为一本论文集性质的著作,书中大部分论文已发表在国内学术知名的学术期刊与报刊,这些文章也多在国内多家网站转载。第一辑中,关于吴伯箫、杨朔、周立波、刘白羽、山药蛋派等“延安之路”的梳理文章,全部刊发于《文艺报》“经典作家”栏目。其中,《吴伯箫的延安之路》是整版刊发。第二辑中的所有关于路遥的研究文章,均公开刊发于《人民日报》《新文学史料》《文艺理论与批评》《小说评论》《文艺争鸣》等。第三辑中,《陕北文化血脉与文学呈现》2017年3月21日刊于《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整版;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与“宁波天一大讲堂”关于路遥的学术演讲,也均在公开出版的书籍中刊载;以上文章在学界获得了较大的反响。

该书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对研究延安文艺与路遥相关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