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史》—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频道

《中国现代小说史》—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2021-05-01 12:25

来源:西南大学文学院 周怡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名著、文学批评经典吧~


01

名人推荐语



           

    刘川鄂认为:“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对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格局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他发现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师陀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价值,并引发了大陆历久弥新的张爱玲热、沈从文热、钱钟书热,改变了中国现代小说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冲击了大陆学术界的价值观念。”


    文学理论家陈子善表示,改革开放后,“夏先生的作品向国内作者展示了另一个广阔的文学世界。他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学,功不可没。”


    文学评论家雷达说:“夏志清的文学研究,将文学评论拉回到文学本身。在今天看来,这种研究方式也是站得住脚、有说服力的。”


02

作品简介


作品 | 《中国现代小说史》

作者 |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作为一本专著,综论了半世纪间,中国小说的流变与传承。


    作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宽广深邃的批评视野,探讨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发展路向,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拓荒巨著,影响深远。


    全书体制恢弘,见解独到,对任何有志现代中国文学文化研究的学者及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03

作者介绍



夏志清(1921-2013),中国文学评论家,教授。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于上海浦东。


1942年毕业于沪江大学英文系。1946年9月至北京大学任助教,醉心于西欧古典文学,取得留美奖学金至耶鲁大学攻读英文硕士、博士。


在纽约州立学院任教时,完成《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奠定他学者评论家的地位。他一生著述颇丰。


2006年7月,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该院成立以来当选时最高龄的院士。



04

原文摘要

             

   “沈从文的小说中,我打算拿出来做最后一个例子的是《静》,因为在这短短的十多页里我们可以看到他艺术上各方面的成就——他描写情景的印象派手法和他对处于战乱忧患中的人类尊严的关心……


    除沈从文外,三十年代的中国作家,再没有别人能在相同的篇幅内,写出一篇如此富有象征意味、如此情感丰富的小说来。”


   “秧歌真正的价值,迄今无人讨论;作者的生平和她的文学生涯,美国也无人研究。但是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该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正式进入西方汉学界的视野,它提供了与中国内地学界研究现代文学不同的理论框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出了与内地主流话语不同的学术阐释。


    夏先生是西洋文学专家,但却以中国文学扬名,从其《中国现代小说史》撰述的用功精神,“濯去旧见,以来新意”,融合中西的治学方法,挖掘出了许多现代极有潜力的作家。


    先生之风,治学之严就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感受吧!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