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2021-07-12 09:49

来源: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大学生记者团 晏妮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苏旅拾遗小队出发 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现。


近日,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联合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运河·非遗全媒体工作坊”开展“传国学承非遗塑品格”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4日,大学生记者团成员走进扬州文化书院,为150余扬州市民开展了一场《近非遗,识国学,学传媒》非遗体验活动。

江旅学子承担引导志愿工作

江旅学子进行现场布置工作

现场,大学生记者团成员化身志愿者,在现场做好人员引导和会场布置工作,当天天气闷热,成员们一个个尽管汗流浃背,仍然干得热火朝天。

活动现场

扬州大学柏红秀教授做讲座

下午2点半,活动正式开始,现场共有150余名市民参与活动。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社会热议的“躺平”话题切入,并结合中国古典戏曲《琵琶记》,为现场150余位市民展开“《琵琶记》赵五娘为什么不‘躺平’”的精彩国学课。

江旅学子聆听讲座

本次讲座以民间的著名南戏作品《赵贞女蔡二郎》和元末明初蔡伯喈、赵五娘的悲欢故事为主线,柏教授对《琵琶记》的故事来源及主要剧情进行阐释。关于《琵琶记》的主旨及传播效果,柏教授指出《琵琶记》主要以蔡伯喈为主角,而通过他人生的“三不从”,即辞考父不从、辞婚宰相不从、辞官皇帝不从,分别从这三个角度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赵五娘虽然为配角,但是她身上凝聚了人性的至善至美和巨大的责任感,具有丰富的人格魅力。



现场市民认真聆听讲座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四位扬州非遗传承人作为展演嘉宾,带领观众现场体验四项非遗技艺,近距离的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活动邀请了扬州刺绣工艺美术师,邗江区扬州刺绣非遗传承人黄丹丹老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家惠老师、非遗通草花制作人崔芳凝等带领扬州市民体验扬州地方特色非遗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江旅学子体验刺绣非遗项目

大学生记者团成员采访参与活动的小学生

活动结束后,大学生记者团成员还就活动对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以及新时代大学生在非遗传承方面的责任进行了采访。柏红秀教授表示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当代青年大学生是非遗技艺传承的主力军,青年大学生要主动亲近非遗、学习非遗、传承非遗,自觉承担传承非遗的重任。

大学生记者团成员采访柏红秀教授

活动当天,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十余位成员、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十余位硕士研究生、扬州地方知名非遗传承人等参加了活动。

大学生记者团成员与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学子及非遗传承人合影



策划 | 大学生记者团

文案 | 吴飙

摄影 | 晏妮 张艺楠 王旭

视频 | 晏妮

编辑 | 张佳佳

审核 | 钱小丽 吴飙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