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走进长征书院,学习长征精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频道

【红色寻访】走进长征书院,学习长征精神

2021-07-22 09:53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陈姝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第85年。作为新时代青年,怀抱着传承长征精神的初心,在7月12日上午,四川农业大学乘风破浪团队来到位于都江堰市的红色革命地——长征书院,希望能为弘扬长征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都江堰长征书院至今开办历史已有16年,是全国第一家以“长征”命名的红色书院。现有红色新闻史料馆、长征文史博物馆、毛主席视察川西农村陈列室、灌区水利文化陈列室、红色讲堂、红色年代老教室、长征精神纪念林等一系列展馆。除此之外,长征书院还别具一格开发了徒步2500米小长征体验项目。

初入书院,感受红色氛围

沿着一条细长而又充满历史足迹的青石路,团队成员随着带领者走进了长征书院。只是刚刚靠近,便触目可及俱是红色足迹,小道一边张贴有《精神家园 红色学堂》的介绍展板,岔路口的白墙上是用红色毛笔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治纲领》和“只有参加红军,穷人才有饭吃”标语。白墙、红字在一瞬间把成员们似乎都拉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积极向上的年代。在那里,处处有红军战士和老百姓互帮互助的和谐影像,有党的领导人为提高百姓生活殚精竭虑死而后已的付出。

元勋走廊与标语白墙

此外,在书院外围的红色新闻史料馆、灌区水利历史陈列馆、红色书屋、耕读廊等地方也是留下了红军长征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入书院,近距离感受长征精神

在小道长廊瞻仰了元勋廊和丰碑廊之后,成员沿着路牌指示来到了书院的核心展区。还未进门,成员们俱便被门口的对联—— “镰刀隔断旧乾坤,斧头劈开新世界”所震撼。深深思考后,我们恍然大悟,长征对于党来说不就是由失败转向成功的关键吗!它是中国由旧世界走向新世界的关键时间,是镰刀,更是斧头。


长征书院核心展区入口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这是一个小小的书院,但它却设有储藏室、红色文献室、红军长征在川西北、红军大学在川西北、女红军在川西北等展区。

走进展馆,其中的红色气息迎面而来。“西北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经过岁月洗礼却愈发鲜红。它虽被静静挂在墙上,但在无声地向参观者述说着那段艰苦而又伟大的岁月。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啊?红军战士们相互搀扶着走过食物匮乏的大草地,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强夺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红军战士们隔着历史的长河将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不怕艰难困苦,不惧牺牲,团结一心度过困难的精神通过那面旗帜向游客传来。

展馆内景

在“红军大学在川西北”展馆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书柜。一本本红色书籍整齐地放在展柜,用无声却有力地方式向我们展示着那段艰苦奋斗的时光。但更值得成员兴奋的是这些书并非被束之高阁,只供游客驻足欣赏,而是可以供大家翻阅。在小队成员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就看见不少青年翻阅这些典籍。不过,在这个展厅,一个展柜里的一排算盘最最令人难忘,虽然这些算盘有的被灰尘侵蚀,有的被时光带走了原本的光泽,但这些却让人联想到红军精打细算度过物资匮乏的日子,想到他们纪律严谨,不私藏一粒米,不拿群众一根线,想到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明天甘愿流血牺牲,想到他们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讲堂再学习,聆听院长讲解

在参观完后,李馆长带小队成员在红色讲堂里面继续学习长征精神。

李院长为小队成员播放了两个视频。第一个视频是关于长征书院,介绍了李院长重走长征路的经历,及他创办长征书院的心理路程。他说“虽然我放弃了和亲人朋友团聚的时间,但是我做了意义更大的事情”。是啊!重走长征路本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是一个人的长征!没有家人的支持,住宿条件的恶劣,一个人旅途的孤独,但这都没有使李崎院长放弃心中重走长征路的信念,长征精神已经和他紧紧地融在了一起。

李崎院长为团队成员讲课

乘风破浪团队经过本次对长征书院地参观学习,所有成员都收获颇丰。这次的参观绝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走马观花,成员们更要把长征精神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上。正如李院长所言,“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遇到很多波折、困难,我们就是勇于传承红军这种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甚至不怕牺牲这些精神,团结、拼搏的这些精神,才能战胜我们遇到的艰难困苦,最终禁受住挫折,走好我们每一个人的新的长征路。”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