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愈指南丨灾难过后,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师大心协 ,作者心协&雪绒花心理
近日河南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多地发生区域性严重洪涝灾害。灾难造成的伤害既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灾难中,人们往往在心理上承受着超乎想象的沉重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易出现长期的焦虑与激动情绪。
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份心理治愈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到在灾难中坚持的你们,和在遥远的地方牵挂着受灾人民的你们。
点击图片,停住大雨,迎接太阳。

作为亲身经历者
面对天灾,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迅速地恢复正常,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他人,在这一恢复过程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地:
(1)保证睡眠,适当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冥想)和锻炼。
(2)尽可能地保证饮食健康。
(3)与家人在一起,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4)试着把情绪说出来,与身边的人一同分担悲痛。
(5)不一定要勉强自己去遗忘痛苦,伤痛的持续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若您或者您的朋友需要心理援助,可拨打以下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800-810-1117、010-82951332
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热线
400-161-9995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
020-8189-9120
河北省心理援助热线
0312-96312
深圳市心理危机研究中心热线电话
0755-2562-9459
昆明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0871-6501-1111、 12320-5
若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不要着急,您可先向亲近的亲人朋友倾诉或转移注意力做些其他事情,也可在微信中搜索“心理热线”,进入“查心理援助热线”,其中包含部分新冠疫情时的援助热线,许多至今依然可以拨打。

作为非亲身经历者
若您已经出现如下情况:彻夜难眠、不间断刷手机查看洪水相关新闻,无法从这种无力沮丧的情绪中抽身,因为想着灾害中的人们而无心做其他事情,心跳加速或者紧张不安、胸闷等不适。
我们建议您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因为这表示您很可能已经处于应激状态之中,过度担忧、紧张易陷入“过度应激反应”的困境。
为了您的心理健康,我们真诚地建议您:
1、控制每日接收信息时间,相信权威信息源。
网络平台中充斥着未经证实的假新闻,这些新闻往往来源不明、对救灾毫无正面影响,只会导致我们内心的恐慌与不安。
我们建议将每日浏览相关新闻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关注官方信息,不道听途说,相信国家和政府。
2、及时调整不良情绪,适当转移注意力。
时刻观测自我的情绪,若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心理及行为活动已经出现障碍时,您可适度转移注意力,做一些深呼吸或者其他感兴趣的活动。
3、积极与周围人交流沟通,缓解情绪。
若您发现自己无法解决这种情绪,可积极地与周围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沟通,寻求他们的心理支持,以缓解自我的不良情绪。
若您希望能够主动为受灾者提供心理援助,可参考如下内容:
(1) 满足他们基本的食物及避难场所的需要以及一些紧急医疗救护,最好能够不断提供关于如何简单、准确地取得这些资源的信息。
(2) 对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情感的生还者,一定要聆听,并且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同时尽量避免只给简单的安慰(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或“至少你还活着”),可以是更具体的安慰。
(3) 为他们提供关于灾难、损失和救援的准确信息, 尽量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建议,使他们可以帮助自己。
(4) 如果你知道还有更多的帮助和救援力量正在赶来,一定要在他们表现出害怕和担心的时候进行提醒,但须尽可能避免空许诺言。
(5) 避免告诉他们你个人认为他们应该怎么感受、怎么想和如何去做,以及之前他们应该怎么做。
(6) 避免在需要这些服务的人们面前抱怨现有的服务或是救助活动。
河南加油!
天灾难敌,尽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实在过于渺小,但灾难中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却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一切终将过去。
雨下再大,也会有天晴的那一天。
我们与你同在,一起静待日出。
|北师大心协&雪绒花心理 联合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