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华中师大学子到喜洲追忆西迁历史传承西迁精神
2021年7月8日,为了探寻华中大学西迁校史,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鸿鹄寻史实践队来到大理,开启喜洲寻根明校史,西迁精神青年传的暑假实践活动。
华中大学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值日寇入侵,国人没难,武汉沦陷,时局维艰之际,武昌华中大学在校长韦卓民率领之下,举校西迁,几经辗转,于1939年3月16日落户于大理喜洲,在喜洲办学近八年之久。当天上午,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15名学生组成鸿鹄寻史实践队,在学院团委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共同追寻西迁先辈足迹,寻找华师的喜洲记忆。
在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内,华中师范大学大理附属中学校长带领实践队追随先辈足迹,认真的参观了“喜洲岁月” “继往开来”等六个展厅,重回昔日西迁先辈的宿舍、教室、图书馆中,并细心的为他们讲解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物件、每一幅画甚至每个人背后蕴含着的厚重历史,队员们边看边听边记,认真探寻其中的党史精神,深刻领悟当年师生安贫乐教、艰苦研学、服务民众的西迁精神。
华中师范大学大理附属中学校长带领实践队追随先辈足迹,参观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
华师西迁路上筚路蓝缕、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实践队,队员们有感而发,在西迁纪念馆交流中心重温了一次入团誓词,大家一起合唱团歌,在华师先辈的精神感召下,团员们举起的右手,紧握共青团员的忠诚信仰,团旗上的五角星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鸿鹄寻史实践队重温入团誓词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连接起华师西迁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实践队前往华师大理附中进行参观,来到华中大学西迁办学纪念碑前一起阅读碑文,更加深入的了解华中大学的西迁故事、华中师范大学的演变历程,并开展了“明校史 共交流” 活动,为学生宣讲防金融诈骗等知识,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西迁精神。
当天下午,鸿鹄寻史实践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前往古生村交流学习洱海保护相关工作,站在洱海边,实践队员对于总书记“乡愁就是你去过还会怀念的地方”的论述有了更为深入的体会,随后队员们参观了“总书记到古生”纪念馆,寻找总书记在古生村的故事。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边与当地干部合影,并留下殷殷嘱托:“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介绍到,总书记的古生之行,早已成为古生村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他那亲切的笑容、温暖的话语时刻温暖着、鼓舞着古生村人民积极投入洱海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中来,乡村风貌不断改进,洱海保护取得更大成效。而何桥坤书记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古生党支部的党支部书记为实践队队员从北京、从天安门广场带来的离党最近的、最特殊的一场团课,数十年来在田间地头默默奉献,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何桥坤书记正是实践队队员们最好的学习榜样。何桥坤书记提到他会永远铭记那一光辉的历史时刻,并将继续为建设好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撸起袖子加油干!
古生党支部何桥坤书记向实践队介绍“总书记到古生”纪念馆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喜洲,了解华师西迁的历史故事,鸿鹄寻史实践队返回喜洲古镇,与当地居民开展交流与采访工作,探索华师西迁的历史痕迹,寻找西迁校史下的动人故事并针对喜洲发展现状下人民的态度进行调研,并且得知喜洲正在进行旅游业相关整治工作,队员们针对喜洲发展现状,对喜洲未来旅游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鸿鹄寻史实践队从百湖之城武汉到风花雪月大理,是本着探寻校史当中的党史,校史中的团史,校史中的院史的心愿来到大理这个美丽的城市。华中大学曾与喜洲牵手与大理结缘,实践队在大理喜洲的探访了解到曾经华中大学学子们在大理学习生活的感想感受,了解他们生活环境,也从中了解党史团史中的色彩,看到华师与大理历史上的缘分,也看到了华师与大理现在相互协作共同交流的故事,是进一步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体现。
鸿鹄寻史实践队在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