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访】浙海大东科:讲述烈士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
为了深入探寻舟山定海的红色文化,重温革命历史,感悟昔日革命的艰辛,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忱,7月17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20护理1、2党史学习实践团前往海山公园,对海山公园中的各个烈士墓的历史故事进行宣讲并引领小朋友与家长们进行游览参观。
上午,实践团成员们在海山公园门口等待小朋友们的到来,待人员到齐后,实践团成员带领着小朋友们步行到达同归域。走进同归域,一眼便能望到镌刻着“同归域”这三个字的碑石,碑石两侧刻有“水火刀兵顷刻,忠孝节义千秋”“忠魂各遂当年志,白骨同垣万古香”的对联,两句简单的话语传达出定海人民对英雄气节的无限崇敬之情,而今时今日,这座碑石也成为了定海古城的精神丰碑。在这里,实践团宣讲成员激情讲述了舟山军民英勇就义,共同赴死的故事,以宣讲的方式再现了舟山军民的大忠大勇、大爱大义,也向小朋友们传达了烈士们的浩然正气。宣讲中,实践团宣讲成员还将与小朋友们的互动融入了故事的讲解中,使小朋友们能更加专注听讲,更好地理解烈士们的精神。城可破,国可亡,人可灭,但精神永固,文化长存。
实践团宣讲成员在给小朋友讲述姚怀祥的故事 吴英杰
走在青石铺就的斜坡上,实践团慢慢步入了姚公殉难处。这里是纪念民族英雄姚怀祥的地方,周边绿树成荫,有许多市民常在旁边的广场上休闲、锻炼。“姚公殉难处”碑就竖立在这个小广场上,由于年岁颇久,碑石上长出了些许淡淡的青苔。这座石碑的背面镌刻着的是其前任定海知县、知厅事王丕显所写的碑记,上面简单介绍了姚怀祥的籍贯、生平事迹、为人、两人相识的往事及感慨等。在此处,为了让小朋友们铭记历史,从中学习到民族英雄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节,实践团讲解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解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姚怀祥的英勇行为,细致解析了定海人民不可辱、不可欺的民族气节和坚定意志。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实践团来到了矗立在整个陵园墓区正中上方的华东战斗英雄林茂成烈士纪念碑处。这一纪念碑由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碑后是用花岗石砌成的陵墓,墓前镶有烈士遗像。青山埋忠骨,碧血映丹青。在纪念碑下有许多红军烈士墓,每一座墓碑都刻着这些红军烈士的生平。在这一片安静的陵园墓区中埋葬着数名红军烈士的遗骸,每一座墓碑都在诉说着红军战士们那段惊心动魄、充满硝烟的革命故事。一路走来,一路宣讲,小朋友们都沉浸在这沉重的氛围中,走过这片墓区时都安静了许多。实践团讲解成员向小朋友们着重介绍了这些烈士的营长林茂成烈士,讲述了他作战时的英勇事迹和他众多的优良品质。听到这里,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向林茂成烈士学习,成为一名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共产党员,实践团成员也肯定了小朋友们向林茂成学习的想法和向党之心。
同学们在观看同归域的碑文 吴英杰
走过陵园墓区,在不远处,实践团和小朋友就看到了那高高屹立的杨静娟塑像,塑像中的杨静娟带着坚毅的表情,看向远方,眼神中透露出了革命党人坚定的信念。来到杨静娟塑像前,实践团宣讲成员开始向小朋友们讲解杨静娟烈士的故事。当听到杨静娟17岁时就牺牲了时,一位跟队家长感叹道,“本该是大好年华的她,却为保卫祖国人民而长眠于此,真是值得我们尊敬”。实践团成员宣讲了杨静娟的革命精神,使小朋友们知道了正是这些烈士的英勇抗战、不怕牺牲,才让我们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了我们之后的幸福生活。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在活动的最后,小朋友们纷纷向实践团成员表示感谢。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此次活动以实时宣讲和实地参观的方式,使小朋友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接受了红色教育,在心里铭记了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的英勇,也激发出了小朋友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本次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宣讲烈士故事,向祖国更加年轻的一代传递了红色的火炬,为未来一代的心灵播下了一粒红色的种子。
实践团与小朋友在杨静娟塑像前合照 吴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