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信息学院三下乡丨助力乡间技艺 促进匠心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乡村特色,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7月16-19日,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环临燕乡”乡村振兴实践团于白燕村文化广场开展了以“助力乡间技艺,促进匠心传承”为主题的助力非遗传承的学习调研和文艺汇演活动。
实践团志愿者与村民们交流非遗文化。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
志愿者与村民一起排练。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
非遗构成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不仅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还能有力地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此,我院志愿者于三下乡期间一直致力于晋南非遗文化——威风锣鼓的交流了解及传承工作,并定时定点与白燕村民交流敲锣和打鼓的精巧技艺、角色的上下场势、配合身段动作戏曲表演程式性的规范动作的学习及对锣点鼓点节奏感的把控及配合,以此完整表现身段动作的规整性和情节、情绪上的连贯性,将威风锣鼓这一民俗特色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一代青年手中得到展现。
同学们表演小品《好人难当》。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
村民认真观看文艺汇演。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
同时,我院志愿者与白燕村威风锣鼓队和广场舞队深入合作,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以气蓬勃的气势为主要展现形式,通过学习了解深入传统文化与民间技艺的体验,产生传承与复兴的召唤与使命,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提升了乡村传统文化的活力建设,谱写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新篇章。
舞蹈团与志愿者同台演出。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
白燕村民演奏威风锣鼓。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
我院志愿者开展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演出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结合白燕村作为非遗文化主要地传播阵地,将非遗文化的传承融合到乡村文明建设中。以此,志愿者们与白燕村村民合作,以特色威风锣鼓、小品、舞蹈、演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用强烈的文化潮流碰撞体现新时代的包容与开发,呈现出新时代下新青年的青春热血以及为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实践团成员为村民们带来舞蹈串烧。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
志愿者们演唱《青春修炼手册》。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走乡村文化复兴之路,大力进行乡村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致力于村民的陈旧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工作,使他们在非遗文化的基础上跟进新时代的潮,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敢于承担责任,勇挑重担,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有更生动的传播途径,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随风漫舞队表演舞剧《好运来》。晋中信息学院 李佳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