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古韵 | 今日大暑至,瓜李漫浮沉(淮南师范学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历120°,就是大暑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则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图片来源:章黎云)
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民谚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边,雨不会下过来;若闪电出现在西边,则雨势很快就会随着风云的翻转扑向头顶,那就要赶快躲避以免暴雨淋头。“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大暑期间也是台风高发期,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不言而喻,是夏天气候的主角。这时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风和田间管理等任务艰巨。
(图片来源:章黎云)
大暑节气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送“大暑船”等习俗。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伤风咳嗽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们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这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饮用,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了,不过在温州,这个习俗被一直保留了下来……
(图片来源:章黎云)
不同地区的人们“过大暑”的方式不同: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台湾大暑吃凤梨;华北地区的人们喝羊汤;广东地区过大暑“吃仙草”;日本过大暑吃冷面……除了吃的习俗,还有玩的习俗: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大人会带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农历六月十五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所以有过“半年节”的习俗,一家人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会聚在一起吃“半年圆”,象征着团圆与甜蜜。
(图片来源:网络)
大暑时节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烈日暴晒,注意室内降温。大暑是炎热的顶峰,自然也是凉爽的开始,愿你如夏,极尽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