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双碳之旅” 集大学子在路上
“十四五”正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为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入学习并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展现当代嘉庚财经学子新风采,集美大学泉州侦碳实践队赴泉州丰泽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碳中和与碳达峰这一战略目标对泉州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有关思考和感悟。
7月12日,集美大学泉州侦碳实践队走访泉州市宜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其为例就泉州企业关于碳中和碳达峰,绿色生态建设这一战略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
在公司负责人江建忠先生的热情介绍下,实践队对该公司的经营方向以及响应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措施有了大致的了解。宜汇环保创业团队大多来源于环保系统,对环保事业怀着强烈的使命感。提前实现了“全程环保服务”的经营模式,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着眼于客户长远利益,服务于企业持续发展的环保需要,同时服务于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可持续发展。公司与多所高等院校和环保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与集美大学也有相关合作。公司致力于工业有机废气的净化领域处理及节能减排产品的开发利用、工业生活固废垃圾焚烧炉的研发与利用造福于民。据悉,该公司主要为相关企业以及政府项目提供环保生产设备。
图为公司负责人江建忠先生介绍公司基本情况 通讯员 陈丹妮 摄
随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设备生产车间进行近距离的考察。炎炎夏日,工人依旧在辛勤工作。据负责人介绍,公司的主要优势为严格按照规范来设计设备,拥有一套完整的设备生产流程,能够根据不同的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环保设备。其主要产品为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碳钢AO工艺),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设备以及工业废气除尘成套设备。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产品销售范围在全国都有涉及,其中晋江市和南安市居多,企业聚集地的设备销量也较多。全力推进防污减排,有效推进节能与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图为负责人于生产地介绍相关产品 通讯员 陈丹妮 摄
在感谢宜汇公司的接待后,实践队来到了泉州高级技工学校,拜访了副校长周泳环保博士。在周泳博士的介绍下,对目前的两种制度有了大致了解。碳交易和碳税是目前世界上各国最常用的两大碳减排制度安排。其中,碳税是以价格为导向的政策工具,碳税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太复杂的市场产品和交易规则设计,管理、运行成本相对碳交易要低很多;而且碳税作为政府税种之一,相对固定便于企业做好减排安排,可以增加政府收入,用于投资开发新减排技术,减排效果明显,政策出台、调整不涉及立法,程序上来说也相对简单、更为灵活。而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可交换产品,具有金融的天然属性,能够吸引银行、基金、企业更多参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碳交易作为一种人为设计、控制的市场,存在着高昂的监管成本和道德风险。由于碳价格波动性,一旦产品金融化则对金融风险的监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碳税比较适合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和地区。
图为博士讲解碳税碳交易 通讯员 陈丹妮 摄
图为实践队与周博士合影 通讯员 陈丹妮 摄
通过今天的调研,我们对碳达峰碳中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泉州市各企业也都有为绿色生态,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实践队前往调研的路上,显而易见的可看出一些成效:城市水沟不再臭气熏天,沙石不再漫天飞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不能只依靠节能提效带来的能源需求降低,也不能只依靠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能源电力部门脱碳,而必须依靠各经济部门和各能源行业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何有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泉州市的实现以及团结各行各业是我们实践队致力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希望在接下来的实践调研中能够有更为全面而深刻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