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子参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沂蒙精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知识

山东学子参观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沂蒙精神

2021-07-26 15:46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 吴沄 邱会杰 姜超夫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瞻仰革命先烈伟绩,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充分领悟沂蒙精神的精髓,山东理工大学“学思享”社会实践团于7月17日来到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参观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旧址、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以及根据地广场,沿着革命前辈的光辉足迹,重走沂蒙革命道路,切身体会历史沧桑,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强化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

齐鲁沂水播火种,漫漫寒夜现曙光

沂水县是沂蒙革山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遗址、《大众日报》的发祥地,红色文化丰富且厚重。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夏蔚镇,是全国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沂蒙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团成员来到这里,看到了纪念展室里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的战斗足迹,在每一张珍贵图片前,成员们驻足凝望,仔细瞻仰,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在每一件历史遗物前,成员们全神贯注,用心铭记,体会革命战士不惧艰苦、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范。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中,成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每一座山头上燃烧着的抗日战争的烽火,每一寸土地渗透的抗日军民的鲜血,切实感受到了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离开纪念馆,实践团来到沂蒙革命根据地抗日烈士陵园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有353位烈士长眠于此,并且烈士陵园中大都也是无名烈士。烈士陵园的正前方耸立着一座纪念碑,碑高6米,正面篆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碑的左侧面是251字的碑文,碑的后面与右侧面是261位烈士的英名。成员们庄严肃立站在纪念碑下,向烈士表达崇高敬仰之情,也警醒自身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沂蒙山根据地广场上高高耸立的雕像与周围旧时军队的装备将成员们带入到那个战火四起的年代。坦克飞机上的清晰可见的弹坑裂痕映衬着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人民武装力量是抗战胜利的保障,广场上人物石像栩栩如生地反映和记录了当时根据地人民支持抗战的场景,推车的、挑担的、磨面的、织布的,“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展现出军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群众支持抗战伟大力量。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人民群众力量永垂不朽。

忆古勉今传蒙魂,此生许党勇争锋

山东理工大学王苡芃 供图

一段历史,刻骨铭心;一种精神,辉映未来。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勋,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和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年代的无私奉献,党和群众紧密联系、鱼水交融的沂蒙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今的沂蒙山,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山水秀丽置若仙镜。但人们不会忘记,无数的沂蒙勇士曾在这片红色热土燃尽最后一滴鲜血,誓死守卫家园,构起了中华民族抗战史的忠诚与辉煌。

通过参观,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沂蒙老区革命故事,体会战争革命年代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战精神,切身感受党的精神和奋斗历程,对历史、战争、革命烈士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实践团成员将以沂蒙精神为引领,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将初心付诸实践,用行动诠释青春,做沂蒙精神的模范践行者。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