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暑期红色走访|耄耋之年心向党
7月初,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青春里,心向党——“红薪之声”暑期实践团队内蒙古分队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政府宿舍楼杨奶奶的家中,在帮助奶奶绕毛线团的过程中认真聆听她讲老一辈的故事,从奶奶的话语中汲取红色力量。
一进门,一位皮肤白皙红润的银发奶奶端坐在电视机前,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杨菊蓉就是我们这次探索红色精神的主人公,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毛线奶奶”。
她看到我们不由得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谁能想到这位耄耋老人从2016年开始做毛织品已经有整整5年的时间,她把自己做的上百件毛织品都通过公益的方式送给了在校学生、老年公寓的孤寡老人。她用一根根毛线温暖了孩子们和孤寡老人们的心。
杨奶奶为学生们织好的毛衣
杨奶奶告诉我们,她1930年出生,12岁学针织,后进入部队当文艺兵还当过译电员、政工干部,在“毛线奶奶”家,我们看到很多荣誉证书,这些证书都是对她多年努力工作的肯定。
老人说做公益起初是因为2016年7月女儿因车祸离开她,她无法走出阴影,她将儿时的针织活拿了起来,将对女儿的思念融入进每一针毛线之中。奶奶一边和我们绕毛线一边说道,“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我们这样的老人,每年社区的党员和志愿者都会定期看我,是党领导的好,是党的政策好,才让我这样的一个老人觉得活着也充满意义和价值,我每天都乐呵呵的,我看到你们也挺高兴的。” “织毛衣、织帽子、织围巾我会一直织下去,把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对社会的爱心都一针一针织到每毛线中,一直织到我织不动为止。你们每次到来我都特别开心……你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帮助别人的年轻人!”
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却将我们的眼眶浸湿。一位耄耋老人并没有因为悲伤而一蹶不振,反而体现出了化悲愤为奉献的顽强精神。这种思想行为正是我们年轻一代所缺少的,应当学习的坚韧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力量。
感谢这次社会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真正体悟到老一辈人身上的这种高贵的品质,我们应该继承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发扬光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知责尽责、勇于担当,真心真意,活到老学到老,心中有爱,行中有善,不负青春韶华,不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杨奶奶画的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