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探寻傩戏”暑期实践团队—初探池州市文化馆
为了深入学习并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师范大学太阳话剧社赴池州“探寻傩戏”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12日在池州市文化馆正式开始傩戏调研。
团队全体成员在池州市文化馆合照(安徽师范大学 李泽傲 提供)
政府支持,助力非遗宣传保护
到达池州市文化馆后,团队得到了池州市文化馆馆长吴海燕的热情接待。吴海燕馆长细致地介绍了傩戏传习所内的布置,同时给同学们讲解了池州傩戏作为乡人傩戏的特色方面。作为政府部门的下设机关,吴海燕还介绍了政府近些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例如开展“名师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同时给予非遗传承人带徒奖励;在资金方面,政府大力提供支持,每年拨款20万帮助开展戏曲演出;在剧本资料收集上,政府投入颇多,由于傩戏口口相传的特性,从乡亲手中收集剧本进行文字记录难度较大。但政府立志于非遗文化保护,最终汇编成了《池州市傩戏剧本选》;在宣传上,将文化与旅游结合,在公园、景区融入文化因素,加强了推广。
池州市文化馆馆长吴海燕讲解传习所内面具 (安徽师范大学 李泽傲 提供)
参观展馆,体会池州历史底蕴
在池州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参观了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细致地了解了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例如傩戏、青阳腔、严家古香制作技艺、麦龟制作技艺、鸡公调、石台目连戏、青山庙会等,其中非遗文化之前也有联系,庙会民间谓“九社朝土主”便与傩事活动密切相关。
文化馆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池州非遗文化 (安徽师范大学 李泽傲 提供)
采访调研,展现传人眼中世界
团队对市级傩戏非遗文化传承人刘当明进行了详细采访,刘当明不仅是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同时也是池州市傩戏会会长,经常参与傩戏展演,曾在池州市33支团队中脱颖而出,代表池州市参与在江西省举办的全国傩戏文化交流展演,演出大受好评。刘当明表示接触傩戏并传承傩戏,不仅得益于小时候村社定期举办的傩戏表演对自己的文化熏陶,同时也是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傩戏传承的真正意义,从而真正主动地去为傩戏传承付出,在学习表演过程中,不仅要克服面具、道具的沉重,同时踩准鼓点、在面具的视线妨碍下找准位置同样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熟能生巧,反复地磨练最终铸就了完美的表演。
傩戏非遗传承人刘当明为同学展示傩戏 (安徽师范大学 李泽傲 提供)
切身学习,实践拓展文化传承
池州傩戏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完整的故事,还有傩仪、傩舞等表现形式。团队选取傩舞作为学习对象,尊重池州傩戏教习传统,由团队五名男生负责傩戏学习活动,跟着非遗传承人刘当明一起开展傩戏教学,通过傩戏表演展示,手把手教学,从脚步、手势、舞伞的动作变换等方面进行细致学习,以实践来帮助傩戏传承,发扬傩戏。
成员方永锦学习傩戏舞伞动作 (安徽师范大学 李泽傲 提供)
通过学习傩戏文化知识,参观傩戏展厅,采访刘当明会长以及切身学习傩戏技艺,队员们体会到了傩戏之美,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傩戏的了解,并立志助力于傩戏的保护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