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学子三下乡:我为群众办实事,安全宣传走万家
建设文明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推动安全知识下乡,加强村民对安全生活、文明生活的理解和重视,发挥大学生志愿精神,7月16日,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院“寻红色足迹,助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以讲座、街道宣传为主要方式,于华城门村开展“公益安全知识”主题宣讲活动。
本次活动包括四个环节,志愿队员们分别从预防溺水、家庭急救、反诈防骗、保护环境四个专题展开宣讲。村委会会议室座无虚席,会议在村民们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序幕,华城门村党支部副书记邓国儿、金川镇镇政府宣传委员江碧云首先致辞。
传播现场急救知识,点亮生活安全之灯
志愿者就“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专题,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向村民们展示溺水的预防要点和溺水急救方法,详细地讲解了防溺水措施“六不准”、辨别溺水者的方法以及急救步骤。随后,志愿者将事先从红十字会借来的人体模型摆在台上,直观地展现了溺水急救整套步骤,判断溺水者有无意识、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操作引来村中老少专注的目光。
按照计划,接下来将对村民进行实操培训,但不少人面露犹豫,面对志愿者的邀请连连摇头,大厅陷入沉默时,一位年近70的老人主动提出体验心脏按压实操,迈着蹒跚的步伐走上讲台,用苍老的双手一下下用力按压着人体模型的胸口。
志愿者告诉老人:“您试试就行,主要了解理论知识。”老人拒绝了志愿者的劝阻,缓慢而清晰地说:“我见过小孩溺水的,我在旁边却无计可施。”老人俯下身对人体模型进行人工呼吸时,村民们不约而同离开座位,轮流在人体模型上实践所学知识,有效丰富了急救知识储备,加深了对溺水急救“黄金三十秒”的认识。
除溺水专题之外,志愿者还延伸到其他急救知识:中暑、烧烫伤、触电、狗、猫咬伤的应对措施,踝部扭伤、鼻出血的紧急处理等。为呼吁广大村民积极学习了解现场急救知识,志愿者带着海报来到村步行街进行宣传,骄阳烈日下,他们带着布满汗水的笑脸对村民们普及急救知识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展现出江西师大学子独特的风采。
呼吁网络反诈防骗,传播网络安全薪火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为增强村民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志愿者们组织展开防诈骗主题宣讲。
志愿服务队带队老师作为主讲人,从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形式、如何识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上当后的处理措施、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老师结合校园诈骗具体事例,重点普及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十个凡是”,向村民们推广国家反诈应用软件并详细讲解注册使用步骤。
倡议共建美丽乡村,携手保护环境安全
时间随着志愿者们精彩的宣讲逐渐推移,活动进行至最后的“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专题。为响应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时代号召,营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专题主讲人廖苏倩老师廖老师带领村民们对白色污染、废旧电池污染、洋垃圾污染等现实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解,并为大家一一讲解了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国内外处理垃圾的方法、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
一位不到六岁的小朋友从凳子上站起,用幼稚的童音打断了志愿者的宣讲:“老师也叫我们保护环境,但我们最多只能自己不丢垃圾呀?我们这么少人,有什么用呢?” 志愿者走下台,微笑着蹲在小朋友旁边温柔但是坚定地说道:“有用的,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每个人做到最好,国家就能做到最好!”志愿者又问道:“小朋友,这么懂事,爸爸妈妈也做了榜样吧?”孩子笑着指了指身边的爷爷,老人家笑着摸了摸脑袋:“以后不会了,给孩子做榜样!” 周围的乡亲都露出了暖心的笑容。廖老师呼吁村民们热情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只有切身体会,才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宣讲安全知识,弘扬志愿精神。这次“公益安全知识”主题宣讲活动中,志愿服务队员们针对农村获取新知识渠道较少,防范意识较低的情况,立足乡村展开社会实践,传播安全知识,在号召村民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有益于增强村民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能力,为建设美丽文明乡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