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花开雷小: 心与心的交流,一路繁花相送的梦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乡村振兴】花开雷小: 心与心的交流,一路繁花相送的梦想

2021-07-24 09:14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田倩茹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表达大学生渴望回馈社会的心情以及对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期望,7月19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赴黄山“说文写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安徽省祁门县雷湖中心小学,开始了一天的家访活动。团队成员用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用心构筑留守儿童的温馨之家;家访留守儿童,用爱托起留守儿童明天的太阳。“说文写字”团队成员的此次家访活动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和谐,推进了和谐教育的全面构建。

了解生活、精心选择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雷湖中心小学此次参与暑期活动的学生有40多名,不同的成长环境形成了学生们鲜明的性格特征。为了提高家访的实效性,切实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重视,团队成员们精心收集、整合学生资料,优先选择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单亲学生、学困生等特殊的学生群体为家访对象,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向家长有针对性的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

团队成员需要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养成习惯,让家长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家访的过程中,老师们向家长详细的了解了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结构、行为习惯等,并听取了家长对老师们的意见和希望,同时也向家长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耐心的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

志愿者们和孩子开心的聊着天  (安徽师范大学 田倩茹 提供)

了解学情、倾听心声

志愿者们穿过流水潺潺的石桥,进入了一处山脚下的小村庄。入眼的青山薄雾,青瓦白墙,有流水绕过屋后,静静流着。一条青灰色的水泥路直通村落,两边盛开的簇簇花朵夹道相迎。刚到村口的志愿者们还没来得及询问即将要家访学生的住处,一位中年男子早已等候很久的样子说:“你们是来家访的吧,从这进去往右走就到了。”边说着还为队员们引着路。还没有到门口,“老师来啦!快进屋坐,听到你们要家访,我们都很高兴呢!”一位奶奶热情地打着招呼,脸上绽放着慈祥的笑容。

志愿者们随着奶奶进了家门,落了座后很快进入了家访环节。家长许张朋真诚地欢迎志愿者们的到来,为家访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在家访过程中,志愿者田倩茹作为现班级代理班主任,首先与家长沟通:许张朋是个有潜力的学生,但在某些方面需要老师与家长一起进行不同角度的督促与管理。与此同时,家长耐心细致地把许张朋的生活环境及性格转变与志愿者们进行了沟通,使得志愿者们能够全面的了解这名学生。在家访的最后阶段,“老师,我以后要走出大山和你们一样的上学,看看外面的样子!”许张朋小朋友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渴望新的世界。回去的路上,走过两道鲜花拥簇的小路,夏日的风温和的吹着。

志愿者武川在指导小朋友做作业 (安徽师范大学 田倩茹 提供)

躬身自省、育人不止

家访中,团队成员的任课老师们和家长的正面接触,可以使老师们掌握学生及其家庭的更多信息,让老师们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措施,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的加以引导,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据悉,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巨大。近年来,随着推广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现状、存在问题、教育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社会各界在立法、教育、管理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营造了“用在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一系列的家访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感受作为教师的职业的幸福。

小朋友胡俊熙动手折纸送给志愿者们 (安徽师范大学 田倩茹 提供)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依依不舍,对小朋友生活的关切之情流露在一言一语中表示对小朋友们的关注不会是一时兴起,而将是一个长期有规律的活动,希望经过"爱心家访"活动能真正的从生活学习上帮助到留守儿童,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质量以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好品质。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