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明媚山花俏,正是少年读书时
中国青年网凉山8月7日电(通讯员 田德文)“夏令营开始第一天,就收到孩子们送的鲜花,让我真的很感动。”万艾琳告诉记者。为改变凉山偏远地区教育事业落后的现状,由四川农业大学历届“青马工程”培养班学员组成的“青马燎原”支教团队在暑期前往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千万贯乡,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为期10天的夏令营。
图为小朋友送给万艾琳的鲜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田德文供图
据悉,除了小朋友们亲手扎的鲜花还有小朋友家长自己做的面点送给了前来支教的同学手中。“虽然我这里的鲜花不好看,可是我希望万老师喜欢......”小朋友们写在鲜花旁的便签纸条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了每位支教的同学。“后来我告诉那些乖乖们,老师很喜欢,你们是山里最漂亮的小花。”万艾琳告诉记者。对于在凉山州的万艾琳来说,每天给同学们上课、辅导作业、备课成为了她在这里生活里的主旋律。
据作者了解,万艾琳已经是四川农业大学2017级推荐免试研究生,今年九月又要踏上研究生的学习历程。而大学本科的最后一个暑假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往凉山支教。她告诉记者,支教一直是埋在她内心里一颗种子,她非常想为凉山州的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学校号召大家积极开展党史学习和宣讲,因此就想把党的故事和红色精神讲给大凉山深处的孩子们听,希望他们能够坚定信仰、走出大山、报效祖国。
图为万艾琳为小朋友们宣讲党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田德文供图
当谈及凉山支教遇到的困难,万艾琳及其所在的团队没有谈到这里炎热的天气和住宿条件,而是告诉记者教学上遇到的困难。“来到这里首先发现没有投影仪,我们就把ppt做成图片在电视上播放。其次想讲好党史并不容易,虽然我们在校内准备的时候,各个队员都有宣讲党史的经验。但是来到少数民族地区面临语言、文化、年龄的改变,想要把党史讲得生动活泼需要我们再度进行改进和备课。”没有空调的宿舍是团队成员们休息活动的场所,团队成员就在小小的房间内进行备课,期间有成员还热得长出了痱子,但是也没有成员打退堂鼓。
图为小朋友们积极回答课堂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田德文供图
“有小朋友问我要待多少天,我告诉她10天。她问我可以待60天吗?我问她为什么呀,她闪着大眼睛告诉我因为他们的暑假是两个月,暑假里没有老师教他们,但他们想读书”负责绘画课程的刘汉巧告诉记者,来到这里收获了小朋友们天真烂漫的笑容,他们渴望知识的热情胜过了我所感受到的酷暑。
图为团队成员带着小朋友上绘画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田德文供图
此次支教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授课、交流和个性化补课。第一个部分是教学,主要是完成对雷波县千万贯乡石板滩村学生的授课工作,授课的范围涉及数学、英语、科学等多门功课,主要的授课对象是5-12岁的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对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也使支教团队成员和学生们受益匪浅。
其次,在支教的过程中积极与同学们进行座谈交流,为他们讲述学习方法,同时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为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树立广大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理想。最后支教成员还针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了个性化补课,力求通过一对一辅导与交流,争取找到提高他们成绩的有效途径。
青马燎原团队寓教于乐除了常规的学习课程,每日还开展音乐课程、朗诵课程和绘画课程等内容。并且每天下午,团队在当地村委会开展作业辅导。这次计划之外的辅导,源于团队成员看到了当地家长对于功课作业辅导的束手无策,于是团队决定对于有需求的同学,进行针对性、引导性地课业辅导。接受作业辅导的二年级小朋友张豫润说道:“我提前学会了三年级的近义词,好开心!我明天还要继续来,我好喜欢老师们。”简短质朴的话,是对团队成员们的最佳肯定。
图为团队成员辅导小朋友做作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田德文供图
据悉,本次支教是“青马燎原”点燃的接力火炬第一棒,八位团队成员利用自身所学向小朋友们讲授知识,并带来爱心物资。“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当地小朋友树立刻苦学习,走出大山,报效祖国的奋斗目标。”青马燎原社会实践团队告诉记者。
图为同学们拿到爱心物资后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田德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