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安农学子三下乡:绿色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学

【乡村振兴】安农学子三下乡:绿色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07-31 10:13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新闻网 翟旭 岳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从古至今一直就是发展之根基,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

目前,农村节能减排形势仍不乐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不平衡,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已成为污染农村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缓解乡村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2021年7月24日至28日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阜阳市颍上县国情观察实践团开展以“绿色生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活动。

2021年7月24日下午,团队来到了颍上县王岗镇家勇农业专业合作社,调研了农田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综合阻控技术集成与优化,充分了解到该技术通过田间脱氮沟,田边花草过滤带,生态拦截坝,生态沟渠,尾水净化塘五位一体的模式对农田土壤中的氮磷成分进行拦截,实现真正的氮磷零排放。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乡村振兴都有着极大的价值。

图为团队对该技术进行了解与讨论 夏涛 摄

2021年7月25日上午,团队前往阜阳市红星镇吴寨村,指导教师王强与吴红淼带领同学们对一处特色大棚种植基地进行土样采集,现场通过初步分析,对有代表性的污染土样进行了讲解,该大棚内土壤因过多施撒有机农药,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

图为团队成员采集土样 洪圆缘 摄

下午时分,分队成员前往当地沟渠提取水样,吴红淼老师对当地沟渠污染情况与原因进行了讲解,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人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有的物质进入水体后通过化学反应、物理和生物作用会转变成新的危害更大的污染物质,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的物质。

2021年7月26日,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夏涛赴颍上县吴寨村调研指导,并前往实践活动现场看望慰问了三下乡暑期实践团成员们,在之后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上,团队队长翟旭对三下乡的活动安排及活动进度进行了汇报,夏涛校长再听取汇报后谈到广大青年学生应珍惜这次实践的机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收获真知;要坚持学以致用,将课堂所学充分运用于实践当中。

图为“三下乡”暑期座谈会的现场  李玟 摄

2021年7月27日,团队在19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翟旭同学的带领下,成员使用旋翼无人机去农田上空按照特定轨迹和高度飞行,并获取高清图片,生成该区域的DSM(数字地表模型)。利用DSM分析助力土地布局规划与乡村土地资源管理,并通过模拟地表水形成径流的路径,寻找沟渠污染的源头。

图为团队老师指导无人机拍摄  吴蕾 摄

2021年7月28日,指导教师王强在吴寨村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开展的“颍上县菜地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综合阻控技术优化与集成技术示范”宣讲会,王老师向当地村民介绍土地污染的原因、影响,并对农田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综合阻控技术优化与集成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本次宣讲会加强农民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对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

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富起来的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图为三下乡学生团队与老师合影  朱雨嘉 摄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