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学子赴马铃薯六大主产地“三下乡”:云南昆明站
7月17日至27日,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土豆窝”三下乡团队在学院党委书记朱绍友,纪委书记鄢高翔,园艺学院副院长朱晓彪,园艺学院团委副书记赵婷,蔬菜科学系支部书记陈国户的带领下分别去往马铃薯七大主产地进行调研活动。
7月17日至18日,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政策相结合的号召,云南片区负责人前往云南省昆明市白云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其他同学通过网络参与云调研。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当地马铃薯种植户,调查马铃薯生长状况,询问白云村种植历史等活动对白云村马铃薯种植和销售情况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在此过程中,队员们对白云村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7月17日上午九点,队员到达白云村主要采访人的家,村民带领队员前往她的马铃薯田。七月是马铃薯收获的季节,村中大部分的马铃薯都已经被采收,由于队员的采访安排已经提前告知,她为大家留了一小块未收获的土地。
到达目的地以后,队员发现村中大部分作物都是用大棚技术种植的,如白菜和玫瑰花,而高山红皮马铃薯和当地的特产“毛芋头”却是露天种植,刘薰遥询问了白云村村民,村民解释道,马铃薯的大棚技术在白云村并不成熟,在大棚里一年也只能种植一到两次,而其他作物却能种植五到六次,甚至每月种植一次,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队员在农户家的马铃薯地中挖取了几株土豆,一株可以产五六个,产值较高。下午,当地马铃薯种植户接受了团队的云采访。
队员还询问了当地马铃薯种子获取渠道,播种、施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机械使用情况,同时还采访了他们网络销售的意向,他们耐心地回答了问题。据了解,白云村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也并没有网络销售的意识,还保留着传统的种植方式。云采访过后,队员向老师说明了当地的情况,并开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昆明市呈贡区白云村的主要产业就为种植业,他们的农作物主要销售往本县及省内,种植业是当地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带动了白云村的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7月18日,团队成员参观了云南省昆明市市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陈列着飞虎队使用过的物品和他们作战过程中使用的武器模型或图片。飞虎队中除了以陈纳德将军为代表的美国友人,还有我国优秀的飞行人才们,他们都为抗日战争奉献了青春和献血。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飞虎队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橱窗里陈列的一个个功勋奖牌,无不彰显着他们的贡献,是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我们的国土,用精湛的飞行技术一次次击退了日本飞行队的袭击,博物馆里还播放着陈纳德将军的成长历程,激励着大家不断学习,锻炼自我,磨练意志,不断前行,坚持党的领导,跟随党的脚步,不断进步,积极探索,争做新时代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通过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土豆窝的成员们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社会实践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更加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同时,团队合作也促进了队员之间的默契和感情,大家相互鼓励,一起前进,一起学习,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