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三下乡”:谨怀同州情,开拓促振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西安财经大学“三下乡”:谨怀同州情,开拓促振兴

2021-08-10 19:50

来源:西安财经大学 邓迪 吝丽萍 黄毓琪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2021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西安财经大学“荔”民先行队于7月9日起,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开展了为期20天的实地调研考察,队伍以“黄河中游流域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为主题,从美丽乡村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挖掘,围绕调研、宣传、服务三个板块展开,计划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在提升成员学术科研能力的同时,通过调研成果的反馈,为大荔县域的发展提出积极的建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初访大荔,对话县委干部

 

 7月9日下午2点,“荔”民先行队全体队员在指导老师李昭的带领下前往中国共产党大荔县委员会参与暑期“三下乡”志愿者实践活动座谈会。座谈伊始,团大荔县委书记王玮向调研队介绍了大荔县域经济与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的基本情况,主要从农业设施、水产资源、农机化建设和畜牧业现代化等方面展开。通过和王书记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大荔县美丽乡村建设和黄河生态保护利用的状况,为往后数日的调研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接下来的调研规划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讲好美丽乡村故事,聚焦雷北时代缩影

 

 7月10日“荔”民先行队来到了大荔县范家镇雷北村调研考察,对雷北村冬枣产业发展状况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详细走访调查。近些年雷北村的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不仅是资金上的补助,村委以及政府更加看重村民自身能力的发展,做到物质资金和精神技能相结合,利用当地的特色产业—“冬枣”来帮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采取“支部+合作社+电商+旅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拉动村内村民入股经济的发展,吸引外地产业和资金入驻,提高村民的自身发展欲望和动力。

 


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调研队了解到雷北村冬枣种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智能化方面,大棚智能化种植设施和技术应用普及程度参差不齐,部分村民未完全掌握智能化监测技术;技术方面,冬枣种植专家会对村民进行统一培训,但村内无常驻技术人员,冬枣种植新问题频发,不能及时解决,大部分时间靠村民自我摸索;成本方面,人工成本高,劳动量大,农药化肥价格高,没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价格标准定价;大棚建造成本高,棚膜更换频率高,回本慢。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主攻农业优势发展

 

7月17日上午,“荔”民先行队的调研地点是有“天下第一仓”美誉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丰图义仓”。调研工作主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文化”展开,调研对象为丰图义仓的工作人员和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队员们在参观调研途中,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丰图义仓在周边地区具有广泛的知名度,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卓有成效,这对当地的旅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大荔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7月23日调研队前往大荔县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新茂农场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为大荔县新型农业发展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主要对象是农场工作人员和游客。队员们通过自行参观养殖区、生产区及种植区和对新茂农场工作人员的采访,基本熟悉农场现行的发展状况,新茂农场不断加强现代化管理,通过新颖的经营模式开辟市场、吸引游客。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农场里的大多数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贫困村民,说明该农场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在解决农村贫困户问题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通过对多地的调研走访,队员们意识到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融合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大荔县充分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开辟出乡村旅游业,带动大荔县的经济发展。此外,政府需要强化责任分工、科学合理规划、加强舆论宣传,让村民及时知晓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建设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基础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建设取得新成效。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