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学子首创乡村产品“红色代言人”项目, 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一批中南学子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首创“红色代言人”模式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一村一品”深度融合
“红色代言人”项目获红旅重点项目授旗
所谓实践,是行与思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法学院、外语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的赵雨柯、沙牙、王远智等九名同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发现如今在一些地区农产品存在生产散、规模小、标准不清、品牌不亮、信誉不高、销路不畅等问题,“一村一品”在大市场运营中存在发展瓶颈等问题,特别是在乡村分散经营的各类绿色生态产品难以提供有力的信誉保障,“货好价不好”“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比较突出。
“红色代言人”团队骨干成员正在调阅益阳市河坝镇党员档案、走访当地、寻找红色代言人
结合在我校党史学习教育中“保护开发好红色资源”“继续弘扬光荣传统、延续红色血脉”等思想理论的学习体会,他们组合成立中南大学赴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刘勇为的带领下,突破现有模式,开创性地形成了“用本土红色资源的公信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出“红色代言人”模式,从谁来代言、为谁代言、怎么代言等环节完善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营销。经过学校和当地党委同意后,项目于七月在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启动实施。
一.明确谁来代言
该团队成员当中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雨柯、苏榆、沙牙同学首先从当前所在的认知实习基地——大通湖区河坝镇出发,与当地党员模范、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接洽沟通,发现了第一批“红色代言人”:大通湖区河坝镇新秀村卓尚书、罗仁财两位老人,卓尚书老人是一位62年党龄的老兵、罗仁财老人是一位具有52年党龄、28年支部书记工作经历的老党员,两位老人是大通湖农场的老职工,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养殖情况非常熟悉。
“光荣在党50年”荣誉勋章获得者卓尚书老人和罗仁财老人积极支持该项目
二.选准为谁代言
主要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合作经济、农村家庭分散生产,且特色鲜明、品质过硬的农产品开展代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品牌化和市场化优势。大通湖区2020年养殖小龙虾13.2万亩,稻虾套养12.8万亩,总产值达3亿元,小龙虾养殖成为全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如何提高大通湖小龙虾的知名度,促进其品牌化与市场化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团队成员走访农户和稻虾养殖田,寻找真正可以代言的养殖户
三.完善怎么代言
以红色代言人为主角,制作图文、精彩小视频,推介产品及生产过程;通过包装等方式用红色印记标记产品。以历经考验的先进人物社会公信力提升产品的市场公信力,打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赢模式。如今团队成员已经注册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并且来自建艺院的岳邦国同学也设计出了红色代言人团队LOGO。
带有老兵、老党员、红色旗帜、特色虾产品的团队LOGO
如今,河坝镇新秀村的卓尚书、罗仁财老人成为了河坝镇稻虾养殖产业的红色代言人,他们要全程见证、参与、推广小龙虾的生态养殖,及时回应用户的疑问,对经营户提出相关建议,确保代言产品所言非虚。河坝镇龙虾经营户刘榜云、梁仁书表示,近日,来联系订购龙虾的商家明显增多,“有了红色代言人,我们吆喝的底气足了、影响大了。”
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党政办主任李新表示,中南大学实践团队创意推出的“红色代言人”模式在河坝镇来势很好,已有一半以上行政村形成了代言联建关系。老党员纷纷感叹,擦亮的党员模范身份,再一次让广大党员感受到、让老百姓感知到党员的奉献、责任与担当,很多年轻人主动要求进入代言团队,一同开展相关工作。
该团队在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推出的“红色代言人”农产品生产营销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并获得益阳日报、新湖南、三湘都市报、凤凰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凤凰网和益阳日报对该项目进行报道
三农号、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对该项目进行报道
大通湖河坝镇人民政府公众号进行报道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通过项目的开展深挖乡村红色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项目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苏榆说。
该项目组如今仍在继续深挖红色代言人资源,希望可以走出湖南,努力参与各地政府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中南力量!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这个暑假,中南学子通过各类实践、实习项目
深入祖国各地,五湖四海
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
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世情国情
在服务奉献中厚植爱国情怀
在实践锻炼中增长知识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