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中国海洋大学“草木有灵”实践团队邂逅莱州草编工艺
暑期,中国海洋大学“草木有灵”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非遗传承发展,在7月23日前往莱州市文化馆进行暑期调研学习,访谈莱州市文化馆主任韩国英,了解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及其困境;7月24日前往莱州市草编非遗传承人周学玉老师家中进行访谈学习,亲身实践草编编法,从非遗传承人的视角进一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及其困境,为探索非遗开发式保护提供新视角、新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与周学玉老师编制作品的合影。尤锦玲 摄
针对莱州草编的保护与开发,莱州市文化馆曾在2019年具体组织实施“非遗保护 莱州实践”莱州市草编大赛,在5月25日莱州当地月季花节、6月第二个星期六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日定期组织非遗宣传、展览活动,对外定期开展非遗公益培训等工作。在2020年疫情期间,莱州市政府正式介入抖音推广渠道,为抖音上的莱州非遗传承人提供一定优惠政策与培训机会。目前莱州当地已有较多非遗传承人、草编工艺品公司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部分粉丝数已过万。
在草编非遗工艺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政府方具有几大推进难题。一是缺少专业人才。非遗保护工作繁复、专业性强,但政府相关部门存在严重的人手不足问题,非遗保护相关专业人才异常稀缺。二是地方财政相对困难。非遗保护与开发需要大量人、财、物的支持,但地方政府在非遗保护方面所能调用的资金逐层递减,非遗保护开发资金存在较大缺口。第三是目前莱州市草编经营者以个体经营者居多,草编工艺品生产售卖缺少政府或民间协会的统一管理。存在个体经营者间内部消耗、竞争压价、质量良莠不齐等潜在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王文婕访谈莱州市文化馆主任韩国英。尤锦玲 摄
上午,“草木有灵”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前往草编非遗传承人周学玉老师家中进草编行编制体验。周老师为团队成员展示其多幅草编工艺画作品,并细致教授团队成员叶片、花等成品的编制方法。草编叶片以一根较长的主干为基,用其余较短的作为编制材料。第一根短杆放于主干后,两边交叉对折再用拇指固定。第二根则是绕过主干“挑二”折叠,往后重复折叠、固定的动作,逐层叠加、相互穿插,最后以最后一根麦秆后绕下插固定结束。其后,周老师又教授团队成员进行纸花的制作。花瓣的制作讲究两指两捏,用手轻握住纸条两端,一扭一捏形成花瓣的基本形状,再通过整理、捏尾确定花瓣大小、固定花瓣形状。在花瓣制作完成一定数量后,用花瓣错位包围花柱的同时绕线固定,重复几轮动作后一朵纸花便初具其形。
图为团队成员同草编非遗工艺传承人周学玉老师学习叶片编制方法。尤锦玲 摄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线下参观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团队成员扎根于莱州当地实情,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草编非遗传承的现状与困境,为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开发式保护非遗工艺道路注入新活力。在体验草编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逐渐从手生过渡到掌握一定技巧,与此同时团队成员通过动手实践,也加深了对这项非遗工艺传承困境、开发式保护新路径的理解,有助于团队成员为非遗传承与创新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