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赋能乡村振兴事业
为引领学院学子了解农村,扎根农村,坚定未来理想,站稳人民立场,长安大学建工学院赴陕西合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11日前往陕西湛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乡村企业的发展动力。
图为实践队探访陕西湛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石锐摄
多元并存,构建生态循环链
上午9时,通过湛耘创建者雷海艳女士的介绍,实践团队了解到,湛耘目前共有水产园区三千余亩、畜业园区超六千亩。主要业务范围包含包括莲藕育植,肉牛、商品鱼养殖等。养殖过程中采用生态循环运作机制,商品鱼与莲藕实行套养模式,既节约空间,又可以节省成本。同时,肉牛的粪便可以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送往当地农作物、莲藕产业基地,逐渐形成了一条“渔业+肉牛+莲藕”一体化的生态循环链。
培养职业农民,共振乡村发展
作为合阳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水产班)的班长,雷海艳结合公司发展经验,明确表示新型职业农民不能仅仅拥有热情,而且还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专业技术,要做到“想致富、会致富、能致富”,在自己的创业项目模式成型之后,她积极推广,多次对村镇同类型产业进行开班指导,将自己在渔业养殖方面的多年经验和盘托出。“正是因为她不断来给我们指导,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效益也越来越可观了”,当地村民这样评价她。
政府支持、群众信任,携手并进
雷海艳说,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政府的支持和关怀无微不至,经常性地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管理上的扶持,群众也在她创业时帮她出谋划策。雷海艳明白,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创业,必须要寻找到一条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紧靠黄河但渔业不发达的环境和现状,她大胆创新,她不断试错,不断成长,守正创新,最终打造出一条“渔业+肉牛+莲藕”一体化的生态循环链,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勇担社会责任,同奔振兴道路
作为一名党员,雷海艳思想觉悟高,她在自己的创业公司发展模式较为成熟之后,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先后带领周围4个村镇126户489人加入到发展肉牛养殖、水产养殖产业,打造产业化合作社发展模式,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126户村民户户增收近万元,顺利走上致富道路。同时,雷海艳社会责任感强,她在合阳县“万企帮万村”活动中主动社会责任,将小我融入大我,公司在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产业帮扶、公益捐赠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被授予合阳县授予“工商联系统社会贡献先进单位”。
实践团队通过对陕西湛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学习调研,实践队员对雷海艳这样奋战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一线的党员创业者充满敬意,他们以坚定作为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在祖国的土地上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未来的五天里,实践团队将继续进行学习调研和走访工作,探索乡村振兴路上的先进典型,总结振兴路上的丰富经验,助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