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追寻进化实践队深入杭州市进化镇探寻“进化”模式
进化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从破败的乡村到新华网报道的全面发展新村落,进化镇因何蜕变?带着这样的疑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追寻进化实践队于7月26日至8月3日间深入进化镇,探寻“进化”模式,总结经验。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塑乡风
据了解,进化镇底蕴深厚,拥有多处文物,因此,将进化镇建设为文化名镇,以文化带动发展也成为进化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四大重点目标之一。
为更加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在进化模式中所起到的作用,首先,实践队来到代表性村落之一——欢潭村,此地因岳飞曾于欢潭饮水而得名,至今仍然留有岳飞遗迹,虽然斯人已去,但成员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保家卫国的气节。经过对当地家庙的参观,实践队发现,欢潭村在历史的积淀中已形成五义之风——义葬,义诊,义渡,义学,义仓,展现了当地人民的风骨和气节,并且这种文化深深影响着后来人,并演化出新五义“忠、义、和、本、清”,不断引导当地人民。
讲解员为实践队讲解“五义”
“我认为进化镇近几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做的很成功的一点就是发掘了历史。”进化镇乡贤联谊会会长田关仁接受采访时说:“如今倡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饮水思源,只有不忘记自己的历史,才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同时,文旅也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正如田关仁所说,如今的进化镇已经修复多处古迹,如二桥书屋、务本堂、汤寿潜故居、印文陶窑址等供游客参观。带着历史给予的馈赠,进化镇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已然迈出坚实的一步。
实践队成员采访乡贤会联谊会会长田关仁
特色鲜明,青梅产业促腾飞
提起青梅,当地人并不陌生,据当地人说,进化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青梅。在当今时代,如何走出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已经成为共同的难题,因此,进化镇近年来将青梅产业与乡村旅游充分融合,充分挖掘并发展青梅文化,形成了以青梅产业为本,文旅路线为桥的“进化农旅发展模式”,并取得显著效果。
作为萧山区“乡村振兴·金凤凰创业联盟”的会长,徐亚娟常年经营青梅产业园,青梅对于她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带领实践队成员参观青梅产业园时,她这样说道:“除销售青梅之外,梅花开放的时节可以吸引游客,能够带动当地的民宿餐饮的发展,并且青梅附加价值高,制成饮料、蜜饯等也有很大的市场。我们当地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就会提高,这也是我们企业对于乡村振兴的助力。”
徐亚娟带领实践队参观青梅产业园
实践队于产业园外与徐亚娟合影
除传统的“青梅+旅游”模式之外,进化镇还借助互联网,每年举办青梅文化节,以青梅文化为媒介,打造农旅直播基地,并邀请主播对进化青梅和相关农产品进行推介直播。对于进化镇来说,青梅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获得财富的密码。
生态宜居,绿水青山谋发展
调研期间,实践队有幸采访到进化镇镇长洪波,在镇长办公室中,一组过去的进化镇照片引起了成员们的注意。照片上脏乱差的村子很难让人联系到如今的整洁,据洪波说,为了改变曾经的镇容镇貌,领导班子费了不小的力气整治环境。在不懈的努力下,村民的素质得到提升,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意识逐渐被培养起来。
实践队与进化镇镇长进行座谈
如今,走在进化镇的大街小巷,实践队能够看到墙上的励志标语与图画;公共设施完善、整洁;墙面路面干净如新。正如洪波所说:“一个镇的形象对于它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环境搞好了,百姓的幸福感才能提升,才能投入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去。”
经过这次调研,实践队成员收获颇丰,队员直言:“在实践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乡村振兴从来就不是空话大话,过程中我感受到进化模式所蕴含的巨大活力,相信乡村振兴不久就会实现。”探索振兴模式,总结振兴经验,追寻进化实践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