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郯城县樊埝村,寻访木旋玩具“守艺人”!
“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为深入了解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优秀沂蒙传统文化,临沂大学星光护航员走进“木旋玩具之乡”——临沂市郯城县樊埝村,拜访了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五代传承人樊继美,了解了木旋玩具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郯城木旋
国家级非遗 《郯城木旋玩具》 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50年出生于木旋玩具技艺制作的世家,自幼受祖辈和家庭熏陶 ,学习并掌握了木旋彩绘和制作的技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从事木旋玩具制作,除会制作传统木旋玩具外,他还对木旋工艺进行深入研发,对生产机械进行了改造换代,在挖掘保护老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主开发新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抢占了市场机遇,将木旋制品销往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制作的产品有木把、木柄、木珠饰品、笔杆、笔筒等生活用品,燕车、高低棒人、花刀、花枪、宝剑,虎头锤 、花棒锤等玩具。创新的木旋玩具有小火车、日本娃娃、飞机、胡桃人等。2006 年获得临沂市“十佳民间艺人”的荣誉称号,2007年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旋玩具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旋玩具项目两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旋玩具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初步了解木旋来源
樊继美介绍到:“木旋玩具又称“耍货”,因其大多数部件在旋床上旋制而得名,由郯城樊埝村村民创制,是一种集民间绘画、手工技艺为一体的造型艺术”。
木旋玩具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现已形成 10 大类 600 多个花色品种。木旋玩具的主题多取材于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图案以红、绿、黄三色为主,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工艺流程有哪些?
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如何做到创新研发?
通过与传承人樊继美的交谈,实践队员们认识到,木旋文化的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完善所实现的。
传承人樊继美向队员们分享到,最早使用的老原料是水胶,水胶容易粘手,长时间过后木旋玩具还会长毛,而经过不断地改进后现在所使用的无毒漆和水漆,则能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
樊继美表示:“发扬传统手工艺一定要勤学、多看,动脑子走出去,多交流,增加创作灵感。”根据传统玩具造型、原理,设计一些有时代元素的儿童智力玩具,有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有风土人情味等深受广大群众儿童喜爱的新作品。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做细、做精,提高产品质量。
樊继美向同学们介绍到,木旋是一种传统手工艺,需要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当代青年在坚守住郯城木旋玩具传统文化根基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特色赋予玩具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传承、不断发扬、不断创造!
郯城木旋
特色鲜明 颜色靓丽
是最受喜爱
且珍贵的手工艺品之一
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让我们发挥青年影响力
积极推动非文化遗产的现代发展
让老手艺旋出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