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鑫玉:热爱旅行,热心公益,脚下铺锦绣,心中有繁花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方鑫玉:热爱旅行,热心公益,脚下铺锦绣,心中有繁花

2021-08-19 16:07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刘欣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个人简介

方鑫玉,女,汉族,共青团员,动物医学院2017级动物医学二班学生,已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推免资格。

获奖经历

2018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8年获得全国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风采大赛“英语口语达人”称号

2018年获得湖南省大学生英语口语网络大赛二等奖

2019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连续两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标兵

2019年获校“大连三仪杯” 优胜奖

科研及课外科技活动经历

1、2018-2019年,向微生物实验室老师学习实验室基础;协助老师的科研工作,主要负责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等;

2、2019年,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担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免疫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省级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准备工作;督促课题组成员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组织课题成员论证会;

3、2019年加入“爱牠企业班”,2020年寒假到上海领华动物医院实习;

4、2019年于湖南农业大学贝斯特宠物医院参加第一期小动物诊疗实践实训。

5、2019年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第十届“大连三仪杯”,获得动物医学院专业技能组优胜奖;

6、2020年3月,作为第一作者在《兽医导刊》发表论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TJM92株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

➤你若盛开,清香自来

“获取普世的智慧,并相应地调整你的行为。即使你的特立独行让你在人群中不受欢迎,那就随他们去吧。”这是方鑫玉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对她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意思是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自然界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掌握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拥有各个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才能对世间万事万物形成客观的认识。正是因为如此,方鑫玉对任何学科都抱有好奇心,并将这些思维模型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方鑫玉表示自己虽然无法行行精通,但她能够向世界敞开怀抱,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努力做一个智慧的人。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当问及方鑫玉学好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时,她表示自己会先了解基础知识,多看目录,并应用大纲学习方法,制作思维导图,不断理解吸收,构建更成体系的学科框架和思维模式。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关注目标学校动态,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这些事对方鑫玉来说就像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她始终坚信“你若盛开,清香自来”。

关于未来的规划,方鑫玉已选择中国农业大学的预防兽医学专业分子病毒学和免疫学方向,她解释到,目前的研究表明引起人类疾病60%的病原体来源于动物,尤其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人畜共患病,这充分表明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她将始终牢记“One Health”的和谐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改善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健康水平,为实现“同一健康、同一地球、同一世界”的当代价值而奋斗。

➤路在脚下,走好未来

“路在脚下,走好未来。”这是方鑫玉送给自己的寄语,也是她对未来的展望。方鑫玉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志愿活动,大一时加入图书馆青年志愿者协会新媒体网络部,负责公众号的运营,同时加入了小动物保护协会,救助流浪动物,帮助领养者办理领养手续等。方鑫玉说到,善良与爱意的传递需要桥梁,渺小的我们也可以发光发热,那就是通过志愿者的身份来为身边的人传递些许温暖和能量。

方鑫玉在大学时期也参与了许多公益活动,大一参加了湖南省“百公里毅行”;大二暑假参加了大型公益活动“在爱中行走”;通过“N+1”爱心助学的方式来帮助在甘肃省会宁县的贫困儿童。

谈及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的初心。方鑫玉表示她只是怀揣着“说走就走”和“穷游观世界”的心情出发,但在和一群素不相识、志趣相同的伙伴露营半月后,她发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也能够敞开心扉与来自各地的旅人畅谈,在听到了许多有趣故事的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珍惜眼前,把握当下

不像其他人一样受拘于一个地方,方鑫玉喜欢旅行,愿意腾出时间做想做的事。对她来说,有意义的旅行来源于对路途的期许,譬如去往不同的地方给有需要的人送去温暖。生活中的方鑫玉也十分自律,坚持做好时间管理,协调好各类活动的时间,她认为我们每个人也许并不都是时间管理能人,但是一定要做到自律,学会权衡和微调。

进入大学后,我们往往会因为周围的人或事,或对前途未知的恐惧而陷入迷茫。关于如何度过迷茫期,方鑫玉表示这是正常情况,她的建议是珍惜眼前,把握当下,许多困惑就会在知识和阅历积累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同时方鑫玉认为,每个人都必须想清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许有人想要每周工作70个小时,接连工作10年,在获得一定成果后更加卖命地工作,但也有人不愿意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生活方式因人而异,但无论选择了哪种生活方式,都应该尽量体悟普世的智慧,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