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三下乡:智慧德清,治理有“数”开新篇
7月19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孟天广副教授带队,清华大学调研支队来到德清,与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代表展开座谈。来自县民政局、县网信办、县农业农村局以及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的四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支队成员就德清县数字化改革展开了深入探讨。
座谈会开场,县民政局代表潘崎媚先介绍了数字救助、数字养老、数字门牌、数字殡葬、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数字赋能下的智慧生活场景。比如,在养老机构安装的临床感应器能实时获得机构实际人数数据,从而便于发放相应金额的床位补贴。县网信办负责人朱华简要介绍了自身在整体数字化改革推进中所担任的角色。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张东升则介绍了数字农业建设的支持体系,包括美丽农业领军人才培训共建的资金支持、第三方团队网格员的技术支持以及农业应急指挥综合服务支持等方面。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人赵方正则从“数字乡村一张图”的发展历史出发,指出德清的数字化建设当前正处于“不断迭代、复制推广和建设标准”的2.0阶段,并介绍了德清数字化改革的整体规划。
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赵方正介绍数字化改革整体规划
清华学子们对德清数字化改革的成就展现出了高度的兴趣,并主要从数据鸿沟和数据安全两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数据鸿沟指在数字化改革中,弱势群体往往由于数字素养或是经济基础有限,难以享受到许多类型的数字服务。
对于这一问题,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赵方正首先强调“从不会到会是一个过程,这需要政府积极帮助,慢慢引导,来培育城乡群众的数字化素养”。民政局代表潘崎媚表示,在乡镇街道,德清县目前主要采取社区帮办的方式,各社区均有民政员,可以代替一些无法自主获取数字服务的群众办理相关事项,群众如果在使用具体数字服务功能时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一键呼叫”的方式便捷完成办理。农业农村局代表张东升补充,为了弥补数字鸿沟,在农村基层,农业农村局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信息员,于村内建设乡村信息聚集点。信息员可以在帮助村民办理事务的同时进行技术帮扶和指导,提升村民数字化素养。
县民政局代表潘崎媚介绍德清智慧社区建设
“那数字化改革中,数据安全性如何得到保障呢?”对此,县大数据局负责人赵方正表示,“数据安全的问题可分为‘技防’和‘人防’两方面。”“技防”所能达到的程度更多取决于当今信息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而“人防显得尤为重要”。德清县目前正在制定贯彻实施新近颁布的《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意见;此外,对于实施数字化项目的第三方支撑公司,德清也希望能与其深度合作,以实现核心设备、核心人员、核心数据的本地化部署。
规划如此,实际落地时的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支队前往德清县康乾街道展开了实地调研。
康乾街道作为德清县开展数字治理的重要试点,打造了“数字治理驾驶舱”管理平台和“智慧康乾”小程序。前者以德清县城市大脑为基础,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智慧社管模块,驾驶舱可以反映街道工业产值、人员实时流动等情况;未来邻里板块,大屏幕上则会显示所管辖区域的人员身体健康、社区活动参与、垃圾分类情况等内容。除此之外,数字治理驾驶舱还包括了数字城市、云上党建、未来治理、智慧经济、数字乡村、智慧小区等模块,让基层治理立体起来。
康乾街道党工委委员朱宇豪介绍,康乾街道智慧治理平台通过打造辅助决策、辅助办公系统,可以实现机关内部5个科室,1个便民服务中心间的联动、数据共享、开放共治,从而形成“事件受理-研判处置-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基层工作人员也可以借助数字治理平台的过程实时的数据变化情况,让基层执法更加有理有据,也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推诿和隐瞒情况,让纠纷在基层化解,做到“矛盾不上交”。
清华大学数字治理调研支队成员与德清县委县政府代表合影
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善治,这是清华大学调研支队关注数字化改革的初衷。与德清县委县政府各代表的座谈,更让调研队成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强大动力。数字化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正立于改革潮头的德清,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数字化道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供德清经验。“数字技术与公共治理的碰撞融合势在必行,德清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和对群众需求的重视,为数字化改革的探索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座谈会结束后,支队成员陈子怡如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