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疫丨谣言止于智:疫情时期辨别谣言的智慧策略
随着疫情的发展蔓延,心系疫情的我们总会通过微信群、QQ群、朋友圈、微博等多种渠道接收到层出不穷却真假莫辨的消息,摆在眼前的信息让人难以分辨。信?还是不信?




# 去掉自我中心倾向#
当“性命攸关”的紧急疫情降临时,人们都被卷入其中,普遍存在焦虑、恐慌情绪。此时的人们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一个东西便以为是救命的稻草,来不及去分辨其到底是无根的浮萍还是救命的安全绳。
面对同样的信息,对自我的关注会造成信息处理的“失真”,而脱离了对自我的关注后,个体则更能看到事实的真相。
因此,我们不妨去掉自我中心倾向,这不但有利于降低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还可能让自己有新的发现。
JSTCer心理防疫小妙招——居家有方
一是顺应天时。要根据夏季时间调整起居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注意通风透气。二是调节情绪。情绪是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稳定了,免疫力提高。这个时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三是节制饮食。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均衡,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偏食,饮食上要注意卫生。四是坚持锻炼。运动场所要遵循疫情防控要求,采用自己适合的强度去锻炼。
# 保持开放的心态#
谣言之所以为谣言,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被证明是错的。保持开放的心态有利于人们不断更新对疫情的认知,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有可能前一秒还是共识,下一秒就成了谣言。
如果仅仅了解疾病的只鳞片爪便封闭自己,就易误将过时的错误信息当作真理,自然就陷入了信谣言的误区;若再将自以为真的错误信息向外传播,那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为了避免出现这两个误区,我们既要承认疫情一直在变化,也要承认对疫情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对于这些变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Grossmann, 2017),进而积极地寻求更多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信息库,不断调整对疫情的应对方式,就能有效地预防因信息的老旧而陷入信谣言的误区。
#寻求更多样的视角#
开放的心态有助于人们接收更多信息,但信息渠道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分辨谣言。
生活中一些人常常是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就会持什么样的立场;持什么样的立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如果人们单独采信一种说法,难免一叶障目,不见真相。缺乏差异信息的对比,人便难以分清信息的真伪。“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因此,智慧的人往往会在疫情问题上对不同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努力吸取来自不同视角的观点,进而加以辨别,做到去伪存真(汪凤炎,郑红, 2014)。
JSTCer心理防疫小妙招——谣言区分
部分网络谣言正是利用公众的情感需求,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传播,造谣者将严肃的疫情防控编造成轻佻的“猎奇故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窥私欲和猎奇心。传谣者信以为真,看似在伸张正义,实则已被戾气裹挟,而成为吸睛引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