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石大薪火相传实践队探索齐鲁样板,赓续振兴机制
为探索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模式,回顾脱贫攻坚历程,在显著成果中总结经验,探索防止返贫的机制与措施,7月21至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深入多个“齐鲁样板”村进行实地采访与调研。
薪火相传实践队员在中郝峪村合影
薪火相传实践队先后前往了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王台街道徐村、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后石沟村、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淄博市沂源县龙子峪村,通过实地的采访与调研充分了解这些样板村的脱贫经验。在大美徐村,队员们参观了徐村首创的特色12小院:红色小院、民俗小院、溪庐书庄等,体验了“助老大食堂”的温暖与便民之惠,也在党支部书记韩宗祥的经验分享后,感受到了“党建统领,担当作为,文化引领,徐村振兴”的“徐村精神”。在影视基地后石沟村,实践队员们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参观了这个如诗如画的村庄,了解了村庄影视脱贫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地居民与游客进行了相关参访,感受到了影视文化的引入为后石沟村注入的新活力。在致力于生态旅游的中郝峪村,实践队员们发现了一支由小学生组成的研学队伍,这正是中郝峪村的目标受众。队员们在老梁煎饼坊、马大娘豆腐坊等美食课堂亲身体验了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研学项目,在与当地居民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了体系完善的“郝峪模式”,也感受到了中郝峪村的独特魅力。最后一站,薪火相传实践队前往了艺术赋能的龙子峪村,参观了时间之花、李玉堂文学馆等几座由国际知名设计师打造的艺术馆,并有幸受邀参加了龙子峪村城乡关系转型与乡村文化发展研讨会,进一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桃花岛模式”。
实践队员采访后石沟村游客
实践队员在煎饼坊参观体验
实践队员参加会议
薪火相传实践队为村民公益拍照
实践队员采访村民
深入四村实地调研,薪火相传实践队不仅仅关注于样板村的振兴之路,同时义务为有需要的村民拍摄照片,并将在实践结束后统一寄回给村民。“在这些脱贫致富的村庄里,村民的生活都是日渐富足的,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由心而生的幸福感,也希望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他们的笑容,让这种幸福感永存。”实践队员方一杰说。这是一次走近齐鲁大地,深入村庄调研的社会实践,谈及实践活动最初的策划,队长周治君笑着说:“选择一些脱贫成就突出的村庄,而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我们这次真的是下乡了。”不在意长途汽车的颠簸,用一碗泡面匆匆打发午饭,队员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汗水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