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同心学习普通话,协力共振新农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同心学习普通话,协力共振新农村

2021-07-14 19:41

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助兴小分队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助力普通话推广工作,我们在行动。7月15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三下乡“助兴小分队”走遍越西大街小巷进行了准备日久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说普通话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微小的行为,按其深远来看其能传承历史人文,亦是时代的窗口,普通话在今天还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秦始皇推行小篆为标准文字,“书同文”自此贯穿了整部中国史;然而,华夏大地山水阻隔,雅言、官话一直没成为“走遍天下全不怕”的普通话,“十里不同音”虽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精髓,却成为沟通交流的障碍。而推广普通话便为“为’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


图为志愿者在街头推广普通话 通讯员 雷聪 摄

去年9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国家语委的负责人表示,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率为61.56%。可见,要实现中华民族“语同音”的历史任务,还需要接续奋斗。我队响应号召在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今日队员们在集市、步行街、广场分发宣传扇,向居民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普通话的紧要性;邀请居民填写普通话现状调查问卷,与居民交流普通话学习与运用的相关问题,得到了居民们的热情支持与配合,同时在活动中通过不失趣味而又稍有挑战的拗口令、看图说话等小游戏,激发居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纠正居民普通话运用的典型错误,传递普通话学习经验,尽己之力助力越西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助力普通话学习与使用良好风气的传递,同时还进一步了解到越西普通话普及的现状、成果及问题。

图为当地居民积极配合填写调查问卷 通讯员 雷聪 摄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势在必行。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2015年以来,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取得了显着成效。帮助学前幼儿从母语向国家通用语言过渡,并初步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打好了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随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普通话推广也将进入新的阶段。在我国,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随着文化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比重的不断提高,地区间语言交流的需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方言的隔阂与越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语言互通,交流畅通,保证的是合作相通。推广普通话,促进居民普通话无障碍沟通既为未来地区旅游开发、文化交流搭建桥梁,更将便利居民走出去、欢迎外客走进来,吸收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提高对外建设效率。一言以蔽之,乡村振兴新征程离不开普通话的学习与使用。

同时方言是鲜活的。在各种方言中,各具特色的语音、音调,丰富形象的词汇、表达,常常可意会而难翻译,传递着一方水土的烟火气。这些有着鲜明草根性和独特地域性的方言,散发着泥土气息,勾连着当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莫不与人物的风度、性格、气质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保护方言,只要适合表达生活的真善美,方言与普通话,绝不是单选题。

普通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包容性,它不排斥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在推广普通话时也能保护好方言。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语言学习是文化传递与交流的前提。推广普通话,更好地使用语言,共振新农村,我辈皆有责。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