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支部建在茶山上:福建农林大学调研安溪县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
2021年7月14日至18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赴安溪农业合作社调研队走进泉州市安溪县,通过调研总结龙涓内灶茶叶合作社联合社的“党建带领乡村发展”经验。
实践队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到“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在内灶合作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陈敬敏同志作为党员,返乡后积极引领乡村振兴发展,2010年成立龙涓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2012年6月合作社成立福建省第一个建立在农业合作社里的党支部。通过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合作社效益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茶农参与到合作社,合作社规模由成立初的11户发展到2013年已有202户,由最开始党员带领村民发展茶行业,到村民逐步向党组织靠拢。农业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引起了安溪县组织部的重视,同年年底安溪县组织部发文要求规模化的农业合作社需建立自己的党支部,以支部为单位带领当地的农业快速发展。
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支部委员会的带领联合社在发展中带动思想进步的村民积极入党,“将制茶能手培养为党员,将党员培养为制茶能手”,支部由最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现如今的48名党员。内灶村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扶持、协调作用,助推合作社发展壮大,带领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在与陈敬敏的交谈中,实践队了解到,联合社目前主要以种植铁观音为主。做出来的铁观音茶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东南亚以及欧盟等。国内外销售的模式进行运营,联合社2020年年总收入多达5000万,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40%,联合社社员人年均收入可达4万元多元。
在增加社员收入的同时,联合社还吸引到外来人员投资,通过“股东只需分红,管理全归社员,社员靠党引领”的创新方式,实现资金股与“社员股”的有效实行,由农民自己当家做主。
与此同时,通过运营模式的不断革新,内灶村开始吸引当地年轻人回归家乡,合理利用自己在外工作经验及当地特色,推动家乡经济发展。此外,内灶村附近有清水岩、东岳寺、志闽(安溪)生态旅游区、虎丘洪恩岩风景区、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等旅游景点,吸引外来游客,从而发展了当地旅游业。在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村民共同努力下,吸引游客走向安溪,走向内灶,走向茶文化。
“未来茶叶的生产将会是以集中的方式来统一加工。”对于茶叶的加工,陈敬敏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子就可以避免小作坊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保证茶的品质稳定。”陈敬敏希望解决用地不足问题,可以聚集村民集中加工,避免小作坊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溪茶叶要发展,需要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陈敬敏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可以服务茶叶的生产,要想发展得好,离不开“科技特派员”等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助力。
在陈敬敏的带领下,实践队上山捉虫取样。在与茶农的交谈中发现,虫害问题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措施解决,并且人工定期除草,茶叶品质得以提高。
在实地调查结束后,实践队队员互相分享当日所得,通过所听所观所触所尝所感提出对内灶村发展有利的想法及建议,并且总结内灶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之道。不断完善实践队的调研数据 ,为农业合作社在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稳奠定牢固的基础。
福建农林大学赴泉州市安溪县农业合作社调研实践队与福建省龙涓乡安溪县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签订协议,颁牌“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服务三农示范基地”,紧密联系农学学子与乡村的互联互通,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