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外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访汪家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江西师大外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访汪家村

2021-07-19 01:21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程燕 梁兰茜 江南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2021年7月11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开展“寻红色足迹,助乡村振兴”主题系列活动,走进上饶市鄱阳县古县渡镇汪家村,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在观察实践中强信念,永远跟党走,不忘红色初心、履行青年使命,为乡村振兴赋能。

寻访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

7月1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领导周富轩、谢谷萍一行同暑期“三下乡”实践团一同前往汪家村实践点进行参观调研。据了解,汪家村近年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以纪念汪辰烈士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设汪辰烈士纪念馆和汪辰烈士纪念碑两大展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汪辰烈士英勇而伟大的一生。在纪念馆内,周书记认真听取汪家村支委蔡和照的讲解,同时联系自身生活经历,强调同学们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多学多看,思考问题,总结经验,从亲身经历中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参观结束后,周富轩一行人来到纪念碑向汪辰烈士默哀一分钟,深切缅怀先烈功绩,感悟烈士坚定的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图为汪辰纪念碑前默哀

走进红色名村,唱响乡村振兴

作为曾经的“十二五”贫困村,汪家村村委会及全体汪家村群众在汪家党支部领导下,通过多个五年计划,成功将汪家村建设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在当地及全国范围内发挥榜样作用。为深入了解汪家村特色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7月11日,实践团在汪家村村委会开展访谈会议。会上,蔡和照表示,前书记汪有明创新性地通过多个五年计划谋篇布局、统一建设、明晰措施,将汪家村打造成综合性、示范性红色名村。以“内外兼修提颜值”为主题,将先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切入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从原来没有一盏路灯,到村里大街小巷变得明亮;从河里挑水到家家户户通自来水”,汪家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效显著。“培育四大家园”,汪家村第二个五年计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把汪家村打造成生态家园、果蔬家园、红色家园和旅游家园。第三个五年计划”着重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基础,重点关照妇女、儿童、老人,打造三个“驿站”:生活驿站、幸福驿站以及文化驿站。此外,蔡和照表示,尽管汪家村近几年建设大有成效,但依然存在硬件设施缺乏、人员配置紧张、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村内宣传工作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会后,实践团分成两组,重点围绕村民们的生活变化、村委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党史宣传教育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最终形成实践报告。

图为江西师大外院实践团与汪家村村委开展访谈会 

调研果蔬基地,助推农业发展

汪家村于2014年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瓜果,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基础,依托当地区位条件和资源特色,创立福鑫专业合作社,允许村民自愿出股出资进行分红。在本村党支部和种植能手的带领下,村委会和村民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让“果蔬家园”、“生态家园”以及“江西省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汪家村的特色名片。为切实领略汪家村果蔬园风采,实践团深入调研汪家村大棚种植基地,对村委会以及种植户进行深度采访,同时结合当地季节特色农产品进行创意视频拍摄,以助力汪家村果蔬农业发展。此外,村委会与葡萄种植户汪先生表示,尽管汪家村果蔬种植技术成熟、产品质量优良,但由于供需失衡、运输费用过高,当地果蔬产品销售仍面临较大困难。

图为江西师大外院实践团与农户曹先生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从红色基因、名村建设以及绿色家园三个方面展开,结合村民个人访谈与基层村干部调研两种形式,深入挖掘红色名村的建设模式。在此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仅切身体验了淳朴的乡土人情,更磨练了顽强意志、提高了实践调研能力,深刻感悟到党组织在基层发挥的领导作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在体验中迸发思想,亲身感受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吸收模范名村的建设经验,为推动乡村振兴、民族复兴注入新活力。

图片:夏思洁 祝诗宇 陈茹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