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水搭载人工湿地 助力河道生态恢复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上海理工大学学子秉持“学党史,知党恩,强信念,跟党走”的信念,刚刚放下期末考试,就马不停蹄深入长三角前沿阵地,实践认知污水处理和资源化新技术。
2021年7月7日,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沿习绿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李飞鹏和殷洁如的带领下前往江苏省常熟市进行走访调研,探究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改造的人工湿地处理方案,专业认知新时代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版。
据悉,近年来,常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工作机制,打造由三大生态圈和3条绿色廊道组成的“三横三纵”大生态格局,生态空间分布趋于合理,城市生态化改造得到有序推进。区域经济呈现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常熟市城西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湿地,与来自河海大学设计院的刘所长就人工湿地构建原理、处理能力、生态恢复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队员们纷纷表示对以人工湿地这一处理污水厂尾水的方式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众所周知,人工湿地有着“城市绿肺”之誉,能缓解夏日城市的高温,调节城市的气候、净化城市空气、净化城市污染的水体、降低城市噪音、美化城市环境等。可以改善区域水系水动力条件,达到活水保质的效果,改善水生态环境,能让水流起来、活起来、清起来,是城市环境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常熟市城西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湿地的处理能力可达到4万m3/d,出水河道生态净化区通过布置浮动湿地来进行植物种植、微生物固定以及景观优化,对湿地出水进一步进行处理与稳定,还种植了乔灌草,如樱花、垂柳、水杉、垂丝海棠、波斯菊等以达到景观提升的目的。刘所长表示,根据不同的去除目标及生物多样性目标,通过改变湿地工艺的组合,还可以有效净化不同污染物的水体。
本次走访调研,队员们真切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标准升级和技术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环境技术的发展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注入新鲜血液,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可以在生态环境的广阔天地,尽情挥洒热情,沉潜学问,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