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石大青探·计划实践队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力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升学

【乡村振兴】中石大青探·计划实践队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力量

2021-08-28 09:59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夏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25日—7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探·计划实践团队走进乡村,前往山东淄博市桓台县和济宁市鱼台县两个地区开展主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 ,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情况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寻找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的青年力量。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青年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实践团队此行对两个地区的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代表进行采访调研。希望学习他们回乡创业的经验,讲好青年故事;探寻目前青年回乡创业的困难和发展前景,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力量。

发展旅游兴乡村,青年回乡当先锋

实践第一站,实践团队来到淄博市博山区聂家峪村。实践团队在前期调查中了解到,在过去,聂家峪村是个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的村子。然而实践团队走进村庄看到的却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旅游乡村。原来聂家峪村近年来依托山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在这当中,青年力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实践团队首先采访回乡创业的青年代表,“鲁中印象·聂家峪”乡村旅游项目总经理,黄元孔先生。

实践团队与黄先生交流-王锴轩摄

2016年,黄先生不顾家人反对回到家乡帮助村里发展旅游业。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黄先生在创业之初由于人才、土地、资金的缺乏让公司的发展寸步难行。但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推进和政策的落实,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接着实践团队采访到另一位企业负责人,在他的讲解下实践团队成员具体了解项目,总结发展经验。由于一开始缺乏资金,只能从零做起发展采摘园。游客越来越多,黄先生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经过几年发展,聂家峪村建设成为了多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打造了靓丽的“乡村慢生活”名片。

公司在发展同时每年为本村村民分红约28万元,给镇上16个村的1301个贫困户分红60万左右,为家乡的振兴贡献了青年力量。

实践团队采访项目负责人-李媛媛摄

生态养殖青年忙,创新发展敢拼搏

实践团队来到济宁市鱼台仁源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采访另一位回乡创业的青年代表,甄洪展先生。甄先生首先带领实践团队参观自己创办的大鲵养殖社。一条条大鲵在水中畅游,活泼又健硕。甄先生是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呢? 实践团队经过调研了解养殖社发展、总结了经验。

实践团队参观养殖厂-刘向伟摄

砥砺前行,多产多销。甄先生把想法赋予实践中遭遇了许多逆境——技术漏洞、恶劣天气、市场下跌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甄先生在困境中坚守初心、不断成长、严格把关、发展壮大。规模由小鱼塘转变为养殖大鲵多达十万多尾的专业合作社;市场也走出小城镇,走向济南、北京、青岛等大城市。

延长产业,提升价值。一条产业很容易受到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压制。2019 年,合作社又增加甲鱼养殖繁育项目。作为青年创业者,创新是发展的活力源泉。目前甄先生成功研发娃娃鱼保健酒等加工产品。通过创新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原产品的价值,进一步谋发展。

实践队员与甄先生合照-刘向伟摄

深入走访看振兴,青年展现新力量

实践期间,实践队员们还沿乡村走访,探寻乡村振兴下的变化与村民们的切身感受。实践队员通过与村民的交谈了解到,近些年村里扶贫工作到位了,国家的政策落地了,回乡的青年多了,村里有活力了,生活也更幸福了。

实践队员采访村民-毕科汇摄

经过五天的实践,实践队员在调研和走访中,对乡村振兴中青年人才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乡村振兴,核心在人,重点在青年。青年人是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是不竭动力,实践团队成员对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的青年人充满敬意。实践团队也将继续进行学习调研和走访工作,探索乡村振兴路上的先进典型,总结振兴路上的丰富经验,助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