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丝带”公益团:携手百团公益,致敬百年征程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频道

“绿丝带”公益团:携手百团公益,致敬百年征程

2021-08-21 10:57

来源:苏州大学 黄惠云 刘剑钊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12日,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绿丝带”公益团奔赴甘肃民勤沙漠地区,在苏大林发起“奋斗百年路,开拓新热土”百团公益联盟结盟仪式。“绿丝带”公益团沿着西路军的革命路线,联合兄弟院校发起百团公益联盟行动,其中,携手“赤色蜗牛”实践团讲好党的故事,在甘肃省民勤县通过“红果果”科普公益团推广可降解地膜,针对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150000多平方米的梭梭林筑牢民勤绿色长城。百团公益联盟将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这片土地上赓续红色精神,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而不懈奋斗。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谢洪德副教授的科研项目草粉基生物可降解地膜,利用地膜的完全降解性能,将地膜用于沙地农产品种植技术中,起到肥沃土壤、增产增收的作用。本次实践活动,是科研项目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由青年教师领航乡村振兴的创新尝试。

公益团的成员体验通过填埋麦草秸秆的方式,在沙丘上制作麦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当地人亲切地称其为“风墙”。“绿丝带”公益团的志愿者们因地制宜,扛着麦草堆,背着铁锹,在沙漠中徐徐迈进,柔软的沙床留下一串又一串的印记。正如西路军当年在民勤开疆拓土,“绿丝带”公益团怀揣着对英雄的无限敬仰,来到民勤县为守护这一份土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麦草就像一个个坚守阵地的士兵般挺立在沙漠之中,代替“绿丝带”公益团守护着这片沙漠。

公益团的成员来到腾格里沙漠参观苏大林等公益林,并采访了公益林的“守护者”马俊河老师。马俊河老师告诉我们地膜和沙漠经济作物结合后,经济作物的产量显著增加。他表示,民勤人用70年的时间治沙造林,用顽强的精神阻挡了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合拢,利用科技摆脱了绝对贫困,也为家乡振兴做出了贡献。我们年轻一代的治沙人,应该把这份事业和精神,坚守和传承下去,把家园保护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好。

“绿丝带”公益团从2013接力公益至今,通过志愿者招募、资金募集、亲子团队帮扶等措施为甘肃民勤防风固沙作出不懈努力。九年来,团队规模从七人小队扩展到百余人的公益团体。“绿丝带”公益团在青年教师的带领下,承载着接续奋斗、立德树人的使命,形成产学研的良性互动,持续加强科技投入,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来到民勤参与防沙治沙,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