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学子开展弘扬传统文化、讲述红色故事、医疗服务等实践活动
探寻东山转灯——手绘本制作ing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让东山转灯能更好地在年轻人中传承,兰州大学赴甘肃省舟曲县探寻东山转灯暑期社会实践团将制作画本面向当地儿童,让他们了解学习东山转灯文化。
实践团队的合照
7月21日,经过前三天的走访调查和取景后,团队充分了解了东山转灯,开始着手制作画本。
实践团采访取景
实践团队员在制作画本
团队还与当地相关领导干部商讨,将画本印刷成册分发给当地儿童,并将画本放置在即将建立的东山转灯民俗博物馆里,供游客了解观赏、宣传东山转灯文化。
镇长慰问实践团
因为画本是以面向当地儿童为主,所以团队制作的画本简单易懂,内容包括了关于东山转灯的各方面知识,让小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了东山转灯的小知识并对其产生兴趣。
画本的图片
追寻红色足迹,讲述哈达铺红色故事
哈达铺是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大决策地”,是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兰州大学赴甘肃省宕昌县追寻红色足迹,学党史·强信念——我为群众办实事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通过对纪念馆内三部分展览主题的讲解,以大学生视角生动讲好红军长征故事、陇南红色故事和哈达铺革命故事,擦亮哈达铺这张靓丽名片。
赴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纪念馆参观
7月19日,医疗服务之兰州大学赴甘肃省舟曲县人民医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前往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纪念馆,进行以“缅怀逝者,敬畏生命”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早9点30分,实践团全体成员在舟曲县泥石流纪念馆门口集合完毕,一同前往馆内参观。
团队在纪念馆前合影
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舟曲县特有的人文风俗以及著名景区,大家都不由得沉浸其中。继续往里走,是泥石流体验厅,里面有模拟泥石流的动画,我们身处其中,眼前的屏幕里是从山上不断奔腾而下的泥石流,耳边是震耳发聩的雷电暴雨声。在封闭的体验厅里,不过短短四分钟的模拟动画,却让我们久久无法回神,在那一刻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洪水猛兽”四个字的含义。迈出体验厅,我们看到四周墙上的照片,那些都是当时舟曲特大泥石流救灾时所拍摄的照片,整个舟曲县城被泥石流“攻占”,照片中有孤身一人寻找双亲的小女孩,有抱着孩子痛哭的母亲,也有兵民携手共同救灾的感人场面,一张张照片与其背后的故事令大家红了眼眶。
团队成员参观纪念馆
灾难使生命受到威胁,但大爱却可以给生者以坚强。看到如今舟曲县焕然一新的面貌,忍不住为坚强的舟曲人民点赞,为党和国家对舟曲的大力帮扶点赞。
学习中医疗法,增强文化自信
7月20日早,医疗服务之兰州大学赴甘肃省舟曲县人民医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舟曲县人民医院,在院方负责人建议下,实践团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在四个科室开展实践活动。
在中医康复科科室主任的安排下,队员先跟随主治医师去查房,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同时,小组接触病人、了解病情,对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并与医生确认,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其中,有一位19年脑卒中术后的康复患者,小组观察了解并讨论后一致认为是内囊出血。经与患者家属交流,查看既往病史,确认无疑。小组的诊断结果得到医师的高度称赞。
中医医师为病人诊断
在医师的带领下,队员去到针灸室观摩学习针灸操作,并积极帮助护士、协同医生的针灸治疗。下午,在护士的指导下他们学习并帮助护士为病人换洗床单被套和枕套。利用空闲时间,医生为他们教授了如何使用血压计及如何清洗火罐以及如何为病人用中药汤热敷治疗。
组员在清洗火罐
组员用毛巾为病人擦拭药液
通过这一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他们对中医康复科的工作流程、医生护士们的工作状态、病人的需求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学会了一些临床必备技能,巩固了中医理论知识,加强了对中医的理解和自信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文字 | 包继凤 杨月霞 邱雪倩 刘鹏强 王炫辉
图片 | 包继凤 李倩 李淑芳 王炫辉 网络
视频 | 兰州大学赴甘肃省宕昌县追寻红色足迹,
学党史·强信念——我为群众办实事暑期社会实践团
执行编辑 | 张国庆
责任编辑 | 李鑫 洪韵 韩心茹 张国庆
主编 | 侯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