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用心诵经典
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切实践行讲好普通话“从娃娃抓起”,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6日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抛洒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深入乡村——我们在行动
推广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重大意义。作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当代大学生,实践团成员们认为团队有这个责任去帮助更多的人,特别是乡村的孩子们去了解什么是普通话,怎样学好普通话,如何用好普通话。
实践团在浙江省海盐县的宜家社区、鸳鸯村和澉东村等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普通话宣讲与培训活动。实践团成员从宣传推普政策,普及普通话知识,纠正字词发音,进行现代诗、古诗词、小说、戏剧等读演练习等方面入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自身专业辅助推普活动开展。
硕果丰收——推广普通话
据统计,本次实践团的推普活动受众人数达一百二十余人,覆盖两个镇,一个社区,两个村。受众年龄普遍在五岁至十七岁不等,多为三到四年级的小学生。实践团进行了推普政策宣讲,普及普通话的概念与内涵,讲解发声方式以及分析朗诵时的情感运动。使孩子们了解相关政策,加深对普通话的认知。
孩子们在实践与活动中锻炼了自己,能更规范准确地说好普通话,并在灌注情感与激情的基础上一齐朗诵经典作品《静夜思》和《沁园春·长沙》,发出有力的青春之声。
携手同行——用心诵经典
村里的孩子们会好奇地偷偷打量着陌生的来客,会害羞地缩在奶奶身后探出脑袋,但他们朗诵的声音却清澈而响亮。“姐姐,这个怎么读呀?”穿着斑点连衣裙的小女孩灵动可爱,她抿抿嘴伸手一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经过实践团成员教学后她很快点点头,重复了一遍,在得到肯定后一下子笑开了。那天海盐不是很热,太阳却很大,阳光在她的裙摆上泼泼洒洒,融融暖暖,在风中开得灿烂。
实践团成员期望自己带给孩子们的东西能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这让学好普通话“从娃娃抓起”成为实际行动,而不是在实践开始前的一句口号。实践团和孩子们在最后一起朗诵了《沁园春·长沙》。橘子洲头,充溢着长沙火辣辣的天气和热情。但有一阵风吹来,带着大海的盐味气息,浸透了一股子田间地头的淳朴味道,两者相融在一起,和谐而紧密。所有人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有信仰,话语有力量。
花开少年——青春有新声
学好普通话,用心诵经典。《静夜思》、《断章》、《爱莲说》、《青春万岁》、《沁园春·长沙》……孩子们在学习标准普通话的同时,能更深地去体会经典作品中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力量。这对学习中华历史、党史都有着一定意义。从古至今,品读中华悠久历史,孩子们在落下每一个字时都感受到了血脉相连的力量。所有的孩子用他们雏凤初鸣般的清声脆响朗诵道:“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这是青春的声音,是未来的声音,它承载着民族精神,脚踏实地地向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