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学子三下乡:在劳动中吹响青春号角
8月10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让劳动教育在青年里落地生根——吹响乡村振兴‘青年集结’号”实践团队以劳动教育和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如皋市和靖江市开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为期五天,以实地考察、调研、访谈等方式展开,小组各成员分别在如皋市江安镇合作村、杜埭村和靖江市马桥镇、城北村等地,从乡镇产业、乡村教育、人居环境、生活水平等多方面了解目前乡村发展生活情况。
劳动体验——在劳动中感受乡村发展,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8月12日,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合作村新时家庭农场,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水果大棚,并帮助农场工人们进行除草摘果等劳动,并参观了农场售卖农产品的地方。
在与农场负责人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新时家庭农场隶已经形成了种养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并且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特色增效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立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对全市乃至全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家庭农场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之后团队成员来到杜埭村,帮助村民做一些农活,在劳动过程中与村民的交谈之余也丰富了农业知识。团队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用身体力行体验农民的辛苦与不易,增强了大家爱粮惜粮的意识。
图为团队成员在田间与村民劳动 通讯员 周珍妍 摄
产业兴旺——深化产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中产业兴旺列于首要, 为了解乡村企业发展情况,团队成员联系并采访了如皋市煜腾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负责人谢杰。在对其的采访中,谢先生表示为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以原材料代加工的方式,向加工业发展,深化产业结构,做到既注重生态文明,又实现经济效益。
生态宜居——抓好污水治理,再现碧水清流
通过与马桥镇团委的访谈,队员了解到,当地乡镇府从从多角度治理水污染。首先杜绝重污染企业落地,从严环境执法,并连续13年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其次是清理河流,鼓励广大企业家们为家乡河流整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后期跟进采访中,队员意识到水污染重点来源并不仅是工厂污染,农业生产更是一项重要因素。近几年严抓“秸秆还田,禁烧秸秆”现象,风气得以整治,环境也因此改善不少,现在乡镇也都推广科学施肥,减少施肥,采用有机肥料等方法。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当地企业公益投资建设河流项目 通讯员 谢丁宇 摄
乡风文明——谱文明新韵,建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村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如今,马桥镇村民陆续走上小康路,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取得新成效。
为了宣传移风易俗,马桥镇将村规民约印刷成册发放到家家户户。经过村“两委”的多方努力,村民们养成了有红白事找红白理事会、红白事简办的习惯。
现如今乡村教育条件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师们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都翻新重购,升学率也在逐年提高。
治理有效——加强治安防范,共建美好家园
长治久安是一个乡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证,对此,团队做了线上问卷调查研究,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住户对目前乡村内的治安情况非常满意。这切实反映了乡村发展至今日,治安的治理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团队成员也开展了村民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采访了一位居民,该居民表示社区处理事物的效率很高并能够切实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当言及这次全民防疫的专项治理时,他满怀对党对国家的感谢,他说“感谢党,感谢国家。”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小区业主 通讯员 周柏樊 摄
生活富裕——聚焦乡村振兴托举生活富裕
为了解人民生活水平变化,团队成员来到靖江市城北村的一户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通过询问了解到最年长的英奶奶已入耄耋之年,他的儿子成先生出生于1970年,孙女与曾孙女分别出生于1997和2015年。在采访中,英奶奶告诉队员在过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时常发生。而作为家中有五个兄弟姊妹的成先生,他16岁便承担了家庭的重任,远赴新疆从事刷漆工作。老一辈的经历让队员们感到唏嘘,但通过孙女和曾孙女对生活的叙述队员们直观地体会到了近年来国家对乡村问题的重视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村民们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有时间会经常出去旅游,品尝美食。”英奶奶孙女如是说道。
图为团队成员与被采访家庭四代人的合影 通讯员 丁潞 摄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全面了解了乡村发展的现状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明显成效,激励广大新青年返乡,为乡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也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不易,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