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师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携以志愿关怀,传递人文温情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频道

杭师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携以志愿关怀,传递人文温情

2021-09-04 22:36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潘筱筱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1年7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全国快递员调研小分队集结了一批志愿者为快递员子女提供家教服务。基于对快递员群体的深入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快递员忙碌工作与家庭生活间的实际矛盾,便组织志愿者结合专业特色为快递员群体提供了切实的关怀服务。

在志愿活动开展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全国快递员调研小分队的团队成员积极联系、协调快递员与志愿者双方,确定学生数量及需求,合理细致地安排家教人员、课程及场地等等,用心实践,让关怀、服务与思考更深一步。

简单教室——炎炎夏日下的荫凉

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中,我们来到了杭州市余杭区韵达快递服务站点。教室空间不大,却也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六张长桌,一张张小凳子摆在桌下,等待着孩子们的来临。风扇呼啦啦地转着,除去盛夏的躁意,我们憧憬着、盼望着这里将氤氲书香。

在此前的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快递员群体几乎没有假期,有时连过年也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难以享受家庭生活是他们的一大现实问题。韵达站点的赵师傅表示:“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炎炎夏日下,一间清凉小教室筑起,梦与关怀在这里拔节。

图为队员陈丽如在辅导快递员子女练习硬笔书法

小小老师——绵绵关怀见温情

团队成员根据学生的需要与志愿者的能力协调安排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辅导以及书法、绘画的兴趣爱好培养课程。孩子们的年龄有大有小,小至幼儿园大班,大至初一,这次的家教服务不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同样也给志愿者带来了挑战。

学科辅导中,老师们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及时给予帮助,耐心地引导,总结错误原因,例如傅园妃同学在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时耐心指出,并提问相关的知识,即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在兴趣培养课上,老师与学生共同折纸,学习书法,并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辅导方法。孩子们从腼腆走向活泼再到依赖,老师由青涩忐忑到熟练融合,尽是绵绵的关怀。

同时,志愿者表示对快递员这一群体的印象也有了转变。原来与快递员的牵绊只有电话中的“您的快递到了”“谢谢,辛苦了”,而现在,通过对快递员职工子女的家教,在真切地接触快递员这一群体之后,才真真正正体会到这一句“辛苦了”有怎样的内涵。快递员们乐观地说:“多劳多得。”但是,忙碌辛劳的工作之下,他们对家庭生活的缺失是难以弥补的。我们所做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微乎其微,但我们希望以我们的绵薄之力能引发更多人对快递员群体的关注与关怀。


 图为队员谢颖欣在为快递员子女上英语课

满满收获——对快递员群体留守子女的思考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快递员子女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缺失父母等问题,在心理上也普遍成熟,渴望与大人沟通交流,表现出较强的自理能力。

如今全国快递员从业者超过400万,成为新兴职业群体中的主力军,而在这庞大数字背后更可怖的是快递业务量的剧增。庞大的工作量下,快递员面对的却是更多的压榨,价格战的打响标明快递员数字控制下的生存困境。无可避免的,快递员的忙碌造成了家庭生活的不足甚至缺失。

在一天的家教结束后,孩子们对老师的情绪是依依不舍的,在金许佳同学的日记中写道“当孩子们恋恋不舍地和我们告别,忍不住问‘老师,你是不是每天都来给我们上课呀?’时,这般对未来的期待,总在不经意间令我的心感到颤动……”李雪瑶同学感受到孩子们与他们的交流像是在弥补与父母沟通的缺失。

团队成员此次组织进行家教志愿服务,有三方面的希望:一为了引导青年触及社会民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社会;二为了更好地关怀快递员群体,关注他们的现实需要;三为了在实践中思考快递员群体及其子女的关系与矛盾,给予更真切的关怀。愿温暖长久,我们正在行动!


【责任编辑:士大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