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家国天下行”实践队走进上海红色景区
在建党百年之际,为深入体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厚植家国情怀,牢固树立爱党爱国思想,实践队在7月25日至7月30日先后在上海参观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四行仓库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并开展相关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工作。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自上海被划为通商口岸后,上海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太平天国、中共一大、五卅运动、一二八事变、淞沪会战、解放战争、改革开放、浦东开发……上海是一个有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城市,见证着中华民族数不清的苦难的同时也见证了一批批国人的伟大觉醒,见证了太多革命先烈的前仆后继,也见证了一次次独属于中国的智慧火花的碰撞交融。”家国天下行”实践队来到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实地考察以厚植家国情怀,在这里的探索必然绕不过这段厚重的历史。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实践队参观的第一个历史景点是四行仓库纪念馆,纪念馆前的残墙上依然留着数不清的弹孔,这些黑洞洞的弹孔仿佛在向每一个看到他的人诉说着一段英雄的史歌,1937年在上海爆发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大会战——淞沪会战,这场战争中,80万爱国将士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一座钢铁长城,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向世界宣示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永不屈服的决心,也让日本侵略者为他们的侵略暴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在这场战争中,发生在苏州河岸边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又显得格外惨烈与悲壮,孙元良团长率“八百壮士”在这座孤立无援的仓库里坚守6天,“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这是孙元良的信念,是“八百壮士”们的信念,也是千千万万在反侵略战争中牺牲英雄们共同的信念。初入纪念馆,浮现在实践队员眼前的是一封巨大的家书,大家无不被眼前这一幕所震撼,这是孙团长留给他妻子的绝笔书,“我心非铁石,岂能无眷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读至此句,荡气回肠,既感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满怀赤忱、又感到“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的别样浪漫,参观者无不禁潸然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已一封家书作为开端,实践队员们走入了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实践队员在展厅里继续参观看到了大量关于淞沪会战的资料信息,泛黄的纸张,生锈的军号,还有一座座栩栩如生的战士们的雕塑,生动形象的战争动画,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来参观它们的国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途的起点,百年前在兴业路76号这座小楼里,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践队队员们在7月29日下午前往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走进纪念大厅引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党旗,在灯光的照射下这份红色显得格外鲜艳且庄严,党旗的旁边张贴着入党宣言,此情此景,这份庄严的承诺显得格外雄浑有力,这是自1921年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承诺也承载着他们建设一个富强美丽的国家的共同梦想。实践队员们继续先前游览展厅,看到了展厅里存放的与中共一大有关的各类文物史料,穿越百年的时空,它们见证了一个百年大党的诞生与发展,历经百年沧桑巨变。展厅的正中央,人民用蜡像复原了百年前发生在这间小屋里的故事,十三个觉醒于黑暗中的的共产党员,用坚毅的目光,挥舞的双手,为中国指明了方向。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离开一大纪念馆时,实践队一行恰赶上周总理重要外交藏品第一次公开亮相展,实践队员们迫不及待的走进展厅,展厅里,大家看到了周总理出席亚非会议时所穿的中山装,和出席日内瓦会议时所穿的风衣,看到了周总理在各种外交场合中和蔼而有不失力量的笑容,“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周总理的一颦一笑背后,蕴含着坚定维护中国人民利益的力量和决心。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也经历过迷茫和徘徊,短短一年后,心怀远大理想的仁人志士再次汇聚上海,召开了中共二大,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实践队在离开中共一大旧址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在这里,实践队员们参观了了出席会议代表的“代表墙”、大型油画《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平民女校旧址展厅最后,在党章研究中心里看到了在玻璃屏幕上展示的可以翻动的历版党章,感受了一场科技与历史的完美邂逅。此外,实践队还参观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在这里,我们通过“党史辉煌,永恒丰碑”的主题展览了解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成员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回顾了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革命历程。
参观完这些藏在繁华都市中的红色纪念馆后,实践队员们感触良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年前,红色的火种在上海燃起,自此,无数共产党人相继站了出来,他们甘愿化作长夜中的一盏盏明灯,为后来人照亮前路。百年后,如今的上海已成为一个国际交流的中心,新的上海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学习、生活、工作,如今的上海容得下每一个梦想,鼓励每个人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充满创新活力,无数革命先辈们脑海里关于中国建设的蓝图正一点一点变成我们看得见的现实。
建设中国的使命将落在新时代的大学生肩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止步不前,更不能沉溺在过去的成就中沾沾自喜,如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先辈们用鲜血与生命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而未来中国的命运则掌握在大家手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也应该时刻有一种危机意识,把国家的未来发展放入人生目标的规划中 ,在一次次自我实现和超越中对国家的各项建设有一份光,发一份热。